第A02版:法治重点

留住烟火气 让“小修小补”回归日常

上海多途径探索留住便民小店

本文字数:3257

单琴香的裁缝铺

创想塔园区的便民服务站

□法治报记者  陈友敏

新修订的《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已于2022年12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提出注重平衡市容管理和经济活力的关系,明确区政府在综合考虑市容环境卫生、交通安全、公共安全、消费需求等因素基础上,可以划定一定的公共区域用于从事经营活动,增加“烟火气”。

无论是早点铺子里蒸腾的热气,还是夜市小吃摊上弥漫的香气,抑或是曾经回荡在街头的吆喝声,都是市民殷切期盼的城市烟火气。

随着城市更新、人员外迁、拆违拆建等政策的实施,城市变得越来越时髦精致,但很多具有烟火气的小铺和具有手艺的匠人也越来越难以立足。为了留住这份“小修小补”带来的烟火气,上海正在探索多种途径,帮助拥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重燃热忱。

街道牵头招揽匠心手艺人

在曹杨商城二楼,一条过道、四台缝纫机、几张凳子就是“单姐裁缝铺”的全部家当。在这片10平米不到的空间里,老板单琴香正在跟顾客耐心地沟通衣物缝补方案。旁边立着的一块简易介绍牌上,明确地标着“单姐裁缝铺,收费标准15~120元”。

小店价格便宜,手艺更是一绝。不到半个小时的功夫,就有三四位顾客前来,简单说完要求后,将衣服放在一旁就离开,等待单琴香缝补好发消息后再来拿回,丝毫不用担心质量问题。也有省得跑路的,直接一件快递寄来,再快递回去,期间费用自理,不用店主负责。单琴香说,她们这一行做的是口碑,顾客信任她,修补好的衣服没有返工的。一来二去大家都熟悉了,老顾客有时候还会介绍新顾客过来。

其实,单琴香开店之路并没有那么顺利。她开过店,进过缝纫厂。2014年,恰逢曹杨商城招工,她应聘来到商城的缝补铺上班,两年后,铺子难以维持经营,单琴香索性将铺子承包下来,自己出力挣钱。

但在上海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城市,每个月店铺的租金对单琴香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随着《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出台,曹杨新村街道响应政府号召,以留住城市生活的烟火气为导向,迅速制定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方案。跟商城管理方商量过后,决定以每个月260元的价格,将过道的这块地划给单琴香经营。“我在这里面做熟悉了,街道和商场管理方对我也挺好的,租金又便宜,所以我觉得在这里面很不错。”正在缝补衣服的单琴香笑着说道。

对此,曹杨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小修小补的回归是基本保障类的社区生活服务,是在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区范围之内的一类便民服务的体现。它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也代表着整个社区烟火气的回升。

这样的利民政策很快吸引来了大批商户,并在曹杨新村街道的各社区内铺展开来。据了解,曹杨商城目前已招揽4名手艺人入驻,涵盖衣物缝补、首饰清洗、眼睛清洁、手表维修等多个品类。租金根据店铺实际情况定价,最高不超过3000元一个月。

“人民建议”顾及市民琐碎需求

如果你路过苏州河边的网红打卡点——创想塔园区,你会发现在沿街商铺的LED显示屏上,闪耀着一位位手艺人的形象,并配有醒目的字样——修锁配钥匙,@小顾师傅;家电维修,@钱师傅;裁缝理发,@林师傅……下面是一块大牌子:便民服务站。

如果你顺着扶手电梯来到位于2楼的便民服务站,便可以看到:面积约300平方米的敞亮空间里,每一位手艺人都拥有着独立的工作空间,有的忙着手头活计,有的正在招待客人,还有的接了通电话后就匆匆赶往居民家中……

这样一处手艺人集聚的便民服务站,来自一则“人民建议”。

在此前的“长寿路街道靠谱党建联盟之湾区党建主题沙龙”上,新湖明珠城居民区书记吴昉提出了一则“人民建议”:“以前常见的一些缝纫、修伞等‘便民服务’小店、摊头大多因为无法负担房租而渐渐消失于街头巷尾,不过市民们对于这些服务的需求仍十分旺盛,我们能否做些什么?”

沙龙上,位于苏州河宝成湾的创享塔园区“认领”了这则“人民建议”。

创享塔园区总经理孙蒙佳表示:“周边的居民经常会来创享塔询问是否有改裤边、配钥匙、修钟表等铺子,抱怨现在这些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小铺子实在太难找了。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琐碎需求,商业价值似乎没有那么大,但需求却广泛地存在。”

孙蒙佳不是没有动摇过。她算过一笔账:这个300平方米的面积如果用来招商,一个月可以多三四万元的收入。但深思熟虑后,园区运营方认为,作为“居民家门口的好去处”,还是希望为周边社区居民做点实事。这也应和了共享商业社区的本意,让便民服务站成为基于生活服务的共享空间。过来的居民,也可以为园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客流,从而进一步带动商业、办公的发展。

眼下,这个已经运行的创享塔便民服务站,不仅免收手艺人的场地费/摊位费,还提供中央空调,仅收取每月500—800元水电费,同时也提供基础工作台、储藏柜等。

在长寿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引荐下,一直从事家电维修的钱师傅入驻了园区。他又推荐了从事电脑维修的崔师傅。崔师傅以前在陕西北路安远路有家门面房,月租5000多元。他告诉记者,自己维修的都是过了保修期的电脑,价格比厂商便宜不少。所以除了附近居民,园区一些办公室也有修电脑的需求。“在这里没有租金的压力,身上的担子轻了很多!”

政策兜底

留住便民小店

就在去年,本市印发了《上海市扶持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进一步放宽个体工商户住所登记限制,充分调动街镇场地资源,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邻里汇”等社区功能性载体设立集中登记疏导点,帮助社区服务个体工商户无需再四处寻找合适场所,就近免费使用入驻。各区在“既帮扶发展、又确保规范”的原则基础上,大胆尝试。

黄浦区在打浦桥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试点,为个体工商户预留近400平米的面积作为经营场所。

浦东市场监管局则在市市场监管局的支持下,以社区服务个体工商户登记疏导点为切入口,探索将优化经营范围登记政策由企业拓展到个体工商户。

入驻疏导点的个体工商户根据本人意愿,可申请将经营范围表述为“不涉及行政审批事项的居民服务业”,登记机关不再核定具体经营项目。个体户取得该营业执照后,即可直接从事不涉及许可的诸如洗染、礼仪服务、日用电器修理、保洁、咨询策划、乐器维修调试、美甲等近40项居民服务业项目,便于其灵活机动转变经营模式,提供更多样化的居民服务,不断扩大经营规模。

北蔡镇联勤村的黄绍银是一名从事维修行业15年的老师傅,村民家中遇到电器设备、下水道、水管等方面的问题,找到他上门服务,都可以一站式解决问题,黄绍银也因此在村里建立了良好的口碑。黄师傅一直都想办一张营业执照,同时也能解决社保缴纳的问题,但由于维修行业以提供上门服务为主,如果专门租一个店铺办理营业执照,实在难以负担。

联勤村设置登记疏导点以后,终于圆了黄师傅多年的心愿。由于他从事的项目非常多,其妻子后续也希望来沪从事保洁服务等更多项目,因此市场监管部门建议他按照“家庭经营”形式办理执照,经营范围直接登记为“不涉及行政审批事项的居民服务业”。

黄绍银说:“登记疏导点政策真的帮了大忙,不仅帮助我办出了这张宝贵的营业执照,以后增加新的相关服务项目也不需要去变更经营范围,确实非常方便。”

记者了解到,个体工商户登记疏导点已经在浦东新区实现了由“点”及“面”的拓展,切实帮助更多的便民服务从业者规范经营、健康发展,也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便捷优质的服务。

今年53岁的钱红官家住航头镇长达村,是土生土长的航头人,工作之余喜欢帮邻里乡亲操持婚礼嫁娶事宜,对相关传统习俗非常熟悉。谁家娶媳妇了、嫁女儿了,都会来问问她一些习俗上的细枝末节,或者干脆邀请她全程操持。钱红官本来有工作,因为兴趣爱好从事着婚庆行当,这次登记疏导点新政策一出,她索性把爱好变成了名正言顺、持照上岗的“副业”。直率的钱红官快人快语,说有了营业执照,以后这项业务干起来更带劲了。

对于登记疏导点政策的复制推广,陆家嘴街道东园一村居委书记周海侠表示,一些个体工商户面临着经营成本、经营场地等困难,疏导点帮助个体工商户解决了经营场所问题,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经营户取得了营业执照,可以更安心地为街坊邻居服务,居民们对此也很欢迎。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留住烟火气 让“小修小补”回归日常 2023-03-03 2 2023年03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