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法治综合

上海金融法院昨发布债券纠纷法律风险防范报告

债券违约纠纷频发 建议立法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本文字数:1104

□记者  胡蝶飞

本报讯  如何防范化解债券市场风险,从源头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昨日,上海金融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债券纠纷法律风险防范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涵盖债券行业现状及风险分析、债券纠纷情况、纠纷类型及风险揭示、法律风险防范建议。

近年来债券违约事件频发,违约债规模快速增长,债券纠纷案件数量随之大幅上涨。为此,上海金融法院在全面梳理分析上海法院近5年来审理的债券纠纷案件的基础上,最终形成报告。《报告》共分为债券行业现状及风险分析、债券纠纷情况、纠纷类型及风险揭示、法律风险防范建议四个部分。

《报告》数据显示,2018-2022年上海法院受理的债券纠纷案件共314件,标的总额为361.16亿元。案件数量于2019年达到高峰,为149件,近两年呈现整体回落趋势。上海法院五年来审理的债券违约案件共涉及51家发行人、112只债券。

针对发行人,《报告》建议其完善公司内控治理,加强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的约束。同时建议规范债券文件内容记载,避免涉诉后产生争议。“从审判实践来看,部分发行人从事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与证券服务机构不专业、不独立有着密切关系。”为此,《报告》对中介机构提出针对性建议,建议承销商应当尽到审慎核查义务;受托管理人应当识别和评估利益冲突风险,做好定期及临时报告,按照规定有效监督发行人募集资金使用及信息披露。

针对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资信评级机构等证券服务机构,《报告》建议它们应当勤勉尽责,严格履行核查验证、专业把关等法定职责,并形成记录清晰、完整的工作底稿。

《报告》显示,债券纠纷案件的原告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占比达96.17%,涉及资产管理公司、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投资管理公司等。

《报告》中建议投资者,充分关注债券投资法律风险,应仔细阅读债券募集文件,了解债券期限、利率、主要风险等基本情况。同时,采用规范方式进行债券交易,应遵守相关交易规则,仔细核实相对方的身份信息,对交易磋商过程全程留痕,不应采用代投代缴等违规方式申购债券。合理利用投资者债权保障机制,积极通过持有人会议制度、受托管理人制度等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根据债券行业现状及存在的风险,《报告》建议监管机构持续打击债券市场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完善资本市场诚信监管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从立法层面,《报告》建议健全债券受托管理人制度;完善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细化信息披露的具体事项及量化标准,明确时效性要求,压实信息披露的主体责任。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综合 A03债券违约纠纷频发 建议立法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2023-03-03 2 2023年03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