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季张颖
昨天晚上,上海代表团第一场“云采访”开启。全国人大代表印杰、袁国华、周燕芳相继走进云端会议室,围绕研究生教育、临港新片区发展、健康中国等热点话题,与记者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
评价研究生能力不能只看sci论文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印杰说,我国现在已经拥有规模庞大的工程硕士、博士群体,这些人是未来科技创新、企业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主力军,但是,高校现行的培养模式,已经不太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这些学生的未来是为企业服务,特别是为高科技的企业服务的,所以我的建议就是要以深度的产教融合,培养这一批学生。”
在印杰看来,首先需要明确工程硕、博士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在他看来,这些学生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工程创新技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前学术学位的学生一般都是以发表高水平论文来体现,而对于这批学生可能就不能简单地以发表论文作为考核依据。”印杰认为,企业标准、设备工程图纸、国际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等创新成果,都可以作为毕业考核标准。
在产学研融合上,印杰认为合作的企业必须要有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其次,要给学生们在企业里选一个好的导师,这些导师必须是企业的核心骨干,且有足够的时间来辅导。最后,高校要对企业提供的项目进行把关,看该项目的创新性是否能达到学校的毕业标准。
推动临港新片区进一步高水平发展
据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袁国华介绍,三年来临港新片区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从2020年的624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1350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约50%。
今年全国两会,袁国华提交了关于临港新片区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建议。他希望明确国家层面牵头部门,促进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同向发力,高位推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国际再保险平台、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等重大功能性平台在临港新片区尽快落地,加快催生业务创新,形成更大功能突破,成为引领我国新一轮高水平改革开放的标志性项目。
同时,袁国华建议支持临港新片区打造“离岸经济功能试验区”,对标国际通行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实行差异化政策、监管和制度创新,实行更大程度压力测试。支持在临港新片区参照国际惯例开展离岸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允许银行将电子成交合同、提单、仓单等单据作为离岸贸易真实性审查依据,利用区块链技术确认离岸贸易的真实性,强化数据监测和事中事后监管。
“健康中国”理念下大有可为
作为一名保险行业的基层代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周燕芳将建议聚焦于“医疗健康”这一话题。“当下的中国正面临老龄化,在这样一种趋势之下,需要我们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健康支持体系和更加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为此,周燕芳提出的建议就是,建立健全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资金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及服务相关政策。“随着国家老龄化程度加深和职工健康意识增强,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资金支付压力加剧,通过商业健康保险的专业化风险分散机制和服务能力,既可以有效解决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现收现付制核算带来的抗风险能力弱、可持续性差等问题,还可以满足职工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保障需求,同时降低企业自身的管理成本。”
为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的需求,周燕芳也希望国家层面可以鼓励保险公司投资新建实体医疗机构。“公立医院更多提供的是综合性的以及针对疑难重症的医疗服务,但在‘健康中国’理念下,类似预防、筛查、诊断服务,以及老龄化带来的康复护理领域对应的专科医疗机构的建设,恰恰可以发挥保险资金的优势。”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