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2023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肩挑千钧重担 不负厚望嘱托

——访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勇

本文字数:2660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勇

刑事犯罪结构变化 昨天,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最高检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检察机关依法惩治促社会秩序持续向好,2022年起诉杀人、放火、爆炸、绑架、抢劫、盗窃犯罪等人数为近二十年来最低,人民群众收获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四大检察”法律监督新格局 最高检工作报告指出,5年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创新构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新格局,践行人民至上,人民检察事业实现新的跨越发展。

□法治报记者  夏天

“肩挑千钧重担,不负厚望嘱托。”新当选的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勇这样看待自己的崭新任期。

这是一个万物复苏的春天。站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的起跑线上,2023年检察履职的方方面面,如同一张纵横交错的“棋盘”,呈现在陈勇和新一届市检察院党组面前。他们将如何选择开局的“金角银边”?

在赴京参加全国“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勇接受了本报专访。

问:祝贺您在前不久胜利闭幕的市人代会上当选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结合超大城市治理的相关要求,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将以哪些方面为抓手,展开这届任期?

答:党和人民把检察重任交到我们新一届党组手上,唯有勤勉履职,扛牢千钧重担,不负厚望嘱托。我们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最高检工作要求,结合上海检察工作实际,明确目标、厘清路径,团结带领全市检察人员坚持问题导向、过程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忠诚履职、创新履职、能动履职,推动上海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为检察工作现代化贡献新经验,用“检察之为”的确定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争一流、走在前、排头兵,更好服务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体有以下几项重点:

一是坚决抓牢政治建设这一党的根本性建设。持之以恒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从严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流毒影响,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动政治建设与业务建设有机融合,探索更多融合路径,有序固化为制度机制。

二是精准聚焦经济发展这一第一要务。聚焦“实”字,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实施。聚焦“准”字,更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聚焦“治”字,更好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全力维护政治安全、大局稳定,有力落实宽严相济、少捕慎诉慎押等刑事司法政策,着力提出“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高质量检察建议,促进源头治理,以能动履职助力营造安全稳定的高质量发展环境。

三是时刻站稳人民至上这一根本立场。充分发挥司法救助、支持起诉、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等机制的保障权益、暖心稳心作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覆盖建立健全检调对接机制,加大公开听证工作力度。用心用情办好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案件。

四是持续紧抓法律监督这一立身之本。今年,全市检察机关将开展为期一年的“忠诚履职、强化担当,走在前、开新局”专项工作,促进充分能动履职水平有明显提升,促进法律监督让人民群众更有感受度、更有获得感。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实施数字检察战略,深化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创新实践,努力贡献更多上海样本、上海经验。

五是扎实推进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突出抓好理念更新、能力升级,久久为功夯实基层基础,更大力度抓好从严治党,培养和造就特别忠诚、特别讲法、特别硬朗、特别正气的检察铁军。

问:上海新春“第一会”落子营商环境优化。外界对检察机关正开展的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高度重视。上海检察机关将如何围绕这项重点工作展开布局?其中有望在哪些领域取得突破?

答: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是检察机关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作为首批试点,我们已结合上海城市特点创造了一批鲜活经验。下一步,重点结合刑事诉讼全流程适用等部署,进一步扩大涉案企业合规适用、第三方评估规模,同时通过共同编制行业合规标准、评估标准等,着力推动个案合规向行业合规提升,促“一企”合规为“一起”合规。

依法正确把握宽与严、惩治与保护、“严管”与“厚爱”的辩证关系。依法审慎办理涉企案件,对社会风险性不高的涉案企业法定代表人、技术骨干、高层管理人员等重要岗位人员,慎重适用羁押性、财产性强制措施,最大程度减少司法办案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

同时,上海检察机关也将聚焦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全链条加强检察监督和服务保障,深化知识产权检察集中统一履职,真正实现综合一体保护,为创新主体攻克“卡脖子”难题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问:请您再详细谈一谈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特别是在维护公平、扶危济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上海市检察机关在打击刑事犯罪的同时,今年还有哪些重点工作?

答:上海检察机关将继续用心用力用情传递司法温度。我们将加强与民政、妇联等部门合作,持续完善多元化救助平台,推动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精准扶贫有效衔接。加强支持起诉工作,围绕“一老一少”、低收入者等群体,针对请求给付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待遇、抚养费、赡养费等重点案件,加快与相关部门构建跨单位协作平台,形成“支持起诉+多方化解”的全链条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结构不断优化,努力追求案结事了、人和政和的效果。

我们将着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上海检察版。全覆盖建立健全检调对接机制,建立健全和司法行政部门、人民调解组织等协作配合机制。善用公开听证机制,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做到应听证尽听证。

我们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大力度切实办好人身财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关系到百姓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围绕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发挥好听证员库、企业合规第三方机制专业人员名录库、特邀检察官助理等机制。

问:数字检察建设也是最高检重点部署的工作之一。您将在上海展开哪些方面的探索?

答:近两年市检察院在数字检察建设方面,围绕“全流程全息在线办案总体规划”等夯基垒台。今年要在可触、可用、管用、受用等方面作文章,让更多应用场景、数据赋能走出传统“技术圈”,融入检察办案“业务圈”。

首先,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抓实数字化项目的源头管理,检察人员都要增强数据意识,结合工作中的“硬骨头”,探索数字化化解之道。统一全市数据标准和开发标准,完善大数据全方位赋能保障体系,用制度加强数字化项目的全程闭环管理,与数字化项目部署应用相配套,同步制定、优化、完善相应的业务规范。

其次,要推进数据应用真正为基层办案赋能。加快建设全流程在线办案体系,提升业务数据化水平。充分挖掘利用好内部数据,循序推进外部数据共享赋能。同时,要管好用活大数据法律监督线索。把握“质”和“量”的关系,有效解决监督规模不足,破解传统监督短板。持续研发创新大数据监督模型,探索跨业务数据运用,完善监督线索统一管理机制,助力挖掘更多更新的法律监督点、业务增长点、溯源治理点。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2023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A03肩挑千钧重担 不负厚望嘱托 2023-03-08 2 2023年03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