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法治论苑

商业银行资本的差异化监管

本文字数:2860

于朝印

□银行的同质化经营造成银行业内的恶性竞争,没有银行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结果就是银行无论大小只能在一个市场上争份额多少,在产品价格上一拼高低,将对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形成严重的制约。

□《征求意见稿》在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方面推出差异化监管制度,根据业务规模和风险差异,把银行划分为三个档次,每个档次匹配不同的资本监管方案,可以有效引导银行业进行特色发展与品牌竞争。

□对于大中型银行来说,《征求意见稿》调整了部分风险敞口权重确定标准,不同的风险权重设定较为客观地呈现了各类资产和业务的风险特征,提高了风险计量敏感度及精细化水平。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资本管理办法》)实施十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得以提升,同时,《资本管理办法》也面临着金融创新发展以及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变化所带来的新挑战,银保监会与人民银行开展了《资本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并于2月18日向社会公开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商业银行资本的差异化监管制度。

同质化监管引发同质化经营

目前我国有四千多家商业银行,包括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多种类型,资产规模也从几十万亿元到几十亿元不等,业务范围也存在很大差异。但是,过去一段时间,监管部门对银行业的监管强调了银行业经营的共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银行业个体间存在的具体差异。

面对资产规模几十万亿元、几万亿元的大中型商业银行,监管的重点在防范其经营失败所引发的系统性和整体性风险,监管部门需要从多方面、多维度通过更多的信息、更详尽的数据来评估银行的经营情况和风险水平;资产规模几亿元、几十亿元的小微银行,经营失败大多引发局部性、区域性的金融风险,其经营范围较窄,业务类型也常常比较单一,如果适用和大中型银行基本相同的同质化监管,无疑会分散监管者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的注意力,也会加重小微型银行经营的合规成本。

同质化监管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银行业经营同质化现象。虽然我国已经建立规模不同、功能各异的银行业体系,但是并没有建立适当的差异化发展路径,“争大户、拉存款、吃息差”是一众银行基本的发展战略;城商行、农商行并不满足于立足本地的发展目标,而总想着跨区域、上规模;各大商业银行推出的各种“宝”、“发”等理财产品,除了名称不同,功能、流程、收益等实质内容基本一致,没有形成独特的品牌效应。银行的同质化经营造成银行业内的恶性竞争,没有银行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结果就是银行无论大小只能在一个市场上争份额多少,在产品价格上一拼高低。从长远角度分析,银行业的同质化的经营对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制约。

差异化的资本管理制度

建立差异化监管制度,可以有效引导银行业进行特色发展与品牌竞争。《征求意见稿》在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方面推出了差异化监管制度。根据业务规模和风险差异,《征求意见稿》把银行划分为三个档次,每个档次匹配不同的资本监管方案。第一档银行对应以下两种情形的银行:一是上年末并表口径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5000亿元人民币以上,二是上年末境外债权债务余额3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且占上年末并表口径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的10%以上。第二档银行对应以下两种情形的银行:第一,上年末并表口径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100亿元人民币以上5000亿元以下,第二,上年末并表口径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小于100亿元人民币但境外债权债务余额大于0。第三档银行是上年末并表口径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小于100亿元人民币且境外债权债务余额为0的商业银行。

差异化的资本监管方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方面,三档银行采用差异化的计量方案;第二,在操作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方面,第一档商业银行与第二档商业银行采用不同的指标法进行计量;第三,在信息披露方面,三档银行采用与其业务复杂度相匹配的要求进行信息披露,即三档银行按照不同标准进行信息披露。第一档银行应当披露全套70张披露报表,按照规定的披露格式、内容、频率、方式和质量控制等要求详细披露,提高风险信息透明度和市场约束力。第二档银行适用简化的披露要求,只需要披露风险加权资产、资本构成、资本充足率、杠杆率等8张报表。第三档银行则只需披露资本充足率、资本构成等2张报表。

差异化监管的正向制度功能

对商业银行实施差异化资本监管,提高了监管效能,增强了监管的针对性。对于大中型银行来说,《征求意见稿》调整了部分风险敞口权重确定标准,不同的风险权重设定较为客观地呈现了各类资产和业务的风险特征,提高了风险计量敏感度及精细化水平。需要指出的是,对中小银行而言,差异化资本监管并不是降低资本要求,而是在保持银行业整体稳健的前提下,激发中小银行的金融活水作用。差异化的资本监管降低了中小银行资本计量负担,减轻了银行合规成本,更加符合小微型银行经营的实际情况。

差异化监管对银行业的经营也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对于资产规模小于100亿元的第三档商业银行,简化资本计量的同时,引导其聚焦服务县域经济和小微企业。另外在细化风险权重的档次划分过程中,单列了中小企业风险暴露类别和风险权重,这将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信贷成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在分析差异化监管正向功能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差异化监管可能会造成的监管套利。根据《征求意见稿》对三档银行的分类标准,第三档银行只要从事了境外业务就符合了第二档银行的标准,因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就可以从适用于第三档银行的7.5%调降至适用于第二档银行的5%。一笔不计金额大小的境外业务可以使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降2.5个百分点,这不能不说这是监管中存在的一个较大的漏洞。

差异化监管与巴塞尔III

《征求意见稿》是《巴塞尔III的最终文本》(以下简称“巴塞尔III”)在我国银行业监管的实施,在对标巴塞尔III监管标准的同时,监管部门也结合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作出了一些调整。在某些方面,《征求意见稿》采用标准要高于巴塞尔III。比如,在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方面,《征求意见稿》要求不得低于5%,而巴塞尔III要求的是4.5%;在杠杆率方面,《征求意见稿》要求不得低于4%,而巴塞尔III要求的是3%。在另一方面,《征求意见稿》采用比巴塞尔III更宽松的计量标准。在风险权重计量方面,《征求意见稿》与巴塞尔III并不全然一致。巴塞尔III规定非中央政府的公共部门的敞口的风险权重最低为20%,而《征求意见稿》则把我国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风险权重规定为10%;巴塞尔III把中小企业敞口的风险权重设定为85%,而《征求意见稿》则把小微企业的敞口风险降至75%。

对标巴塞尔III的《征求意见稿》所确定的资本差异化监管将会对我国银行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资本的差异化监管制度也会将会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完善。 (作者系山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论苑 B06商业银行资本的差异化监管 2023-03-08 2 2023年03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