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和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指数研究院发布《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ChatGPT)的进展、风险与应对》研究报告。该报告聚焦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及其社会影响,在深入分析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于各类治理风险进行总体评估,并提出应对风险的策略与具体建议。
《报告》深入评估了通用大模型的发展和应用场景扩散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治理风险和挑战。例如,在技术方面,大模型存在着鲁棒性不足、可解释性低、算法偏见等风险;在社会方面,大模型可能加剧数字鸿沟、侵犯个人隐私、诱发网络犯罪、冲击教育体系;在经济方面,大模型将加速寡头垄断、推动产业结构重塑、替代传统就业、推动世界分工的重组;在政治方面,大模型将给政治决策、舆论引导、监管机制与国际关系带来新的冲击。
《报告》针对通用大模型可能造成的治理风险提出前瞻性应对策略。从构建法律之治、增强竞争能力、加强市场应用、防范失业风险、推动教育改革、维护政治安全等方面,提出应对风险的具体原则、制度建构和相关举措。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郑纬民教授指出,ChatGPT在基础技术方面并未有大的突破,主要是在数据清洗、人工标注反馈和整体系统工程化方面取得了进展,从而使整体效果比之前的系统取得了飞跃。它为很多知识处理相关职业的自动化展示了一个美好前景,但要全面替代相关职业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输出结果的可信度和可解释性。中国要做好类ChatGPT聊天机器人,则需要在算法、数据和算力三方面开展更多努力。他认为,这份报告对于通用大模型引发的社会政治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应进一步开展更加细化的研究,同时也要加强相关研究对于政府和社会的影响力。
报告总负责人、华政政治学研究院院长高奇琦教授对于《报告》进行了发布和全面解读,并对专家评议进行了回应。他表示,围绕本次报告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相关议题,研究团队还将进一步开展更加深入的分析,并持续发布细分领域的系列报告。他希望各位专家和社会各界继续关注这项研究的进展,并提出更多的批评和改进建议。 朱非 整理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