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徐荔
法治报通讯员 沈佳青 薛欣伊
历史悠久的茶经过中西方工艺的碰撞成了如今炙手可热的奶茶,林立的品牌组成了今天的“奶茶文化”。无论走在大街还是小巷,都能看到各色的茶饮招牌,各有特色。商家绞尽脑汁研发新品,通过宣发名声大振,这也引来了不法分子想从中分一杯羹,因此引发了一股“模仿潮”。
打开视频网站,搜索奶茶配方,便出现了大量茶饮教学视频,其中不乏一些和茶饮公司一模一样的配方。发布教程的人是如何获取这些配方信息的?前不久,某网红茶饮公司就发现前员工赵某违反保密义务,伙同他人出售公司的茶饮配方,严重侵犯了公司的知识产权……
“家贼”难防 茶饮配方遭泄露
2021年5月,某知名网红茶饮公司发现公司离职员工赵某在网络上向不特定社会人员出售有关公司的产品配方、培训资料、信息系统等,于是报案。
经查,2020年起,赵某在担任该茶饮公司门店调茶师期间,违反公司保密义务,向朱某某出售产品配方信息。赵某离职后,还擅自将区域平台员工账户密码出售给朱某某。之后,朱某某多次侵入公司内部网站,秘密窃取茶饮公司研发的茶饮配方,并通过二手交易平台、微信群、微信小程序等网络平台,以50-499元不等的价格,对外出售窃取的茶饮配方,给该茶饮公司造成重大损失。
经鉴定,该茶饮公司名下多款知名茶饮配方遭泄露,研发成本超过100余万元。
饮品配方信息属于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三条的规定,商业秘密是知识产权的客体之一。与一般知识产权相比,商业秘密有其特殊性,具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特点。
检察官分析,该案中,茶饮配方信息、具体的原料、用量、制作过程等并非一般常识或行业惯例,亦非简单的排列组合,公司对此采取了一系列保密措施,譬如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协议等,体现了茶饮公司强烈的保密意愿。因此,公司的饮品配方信息属于商业秘密。
赵某曾是茶饮公司的员工,可以根据一定授权按工作需求使用区域店长账号,具有获取茶饮配方的权利。然而,赵某违反保密义务,出售茶饮配方乃至员工账户信息,属于侵犯商业秘密罪常见情形中的“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同时,赵某将员工账户信息出售给朱某某,朱某某擅自登录员工账户信息窃取下载饮品配方,二人的行为都已触犯了《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
此外,根据朱某某的供述,他未经授权擅自使用以非法方式获得的茶饮公司员工账户,侵入公司内部网站下载含有企业员工“账号ID、姓名、组织和职位信息”等公民个人信息共计16043条。
根据2017年两高《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五条第(四)项的规定,该案中获取的公司员工信息足以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且在5000条以上,达到构罪标准。
最终,经徐汇区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赵某因侵犯商业秘密罪,朱某某因侵犯商业秘密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法院依法判处刑罚。
检察官说法>>>
赵某、朱某某二人结伙,或违反保密义务要求,或以窃取等不正当手段,或明知是上述手段获取的权利人商业秘密,仍通过网络平台公开对外销售,致使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为不特定公众所知悉,情节严重,其行为已触犯《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第二十五条第一款,应当以侵犯商业秘密罪追究其二人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朱某某窃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其行为已触犯《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第三款,应当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检察官提醒,商业秘密属于知识产权范畴,未经授权擅自窃取使用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公司在商业秘密保护环节应加强监控与管理,加强企业职工保密宣传教育、建立商业秘密记录管理制度、核心人员保密培训考核制度、完善内部人员监控制度、健全安全应急机制等。如果企业合法权益遭受侵害,应及时向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求助,避免造成进一步的损失。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