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3·15特刊;消费指南

“省电”当噱头,忽悠消费者

上海市消保委近期将提起取暖器消费民事公益诉讼

本文字数:1153

□记者  陈友敏

去年入冬早,寒潮也多,电暖器的用电量成为消费者的关注点。因为自己没法测,很多消费者就求助上海市消保委,希望了解家里的电暖器是否真像网店宣传的那样省电。

前几年,市消保委专门做过小家电消费者需求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的消费者会在网上购买电暖器,消费者选购电暖器主要看三个要素:颜值高不高、升温快不快和用电省不省。

监督调查寻找真相

因为自己没法测,很多消费者就求助上海市消保委,希望了解家里的电暖器是否真像网店宣传的那么省电。

前几年,市消保委专门做过小家电消费者需求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的消费者会从线上购买电暖器,消费者选购电暖器主要看三个要素:颜值高不高、升温快不快和用电省不省。

为了回应消费者关切,今年1月市消保委启动了社会监督调查。调查发现,有些电暖器网店使用了非常夸张的语言宣传产品省电,比如“1度电全屋40度”“一整周一度电”等等。市消保委请教了相关专家,专家都认为这种宣传根本不靠谱,就是在欺骗消费者。

不少知名企业表示,这种不负责任的宣传不仅会搞乱市场、损害消费者信心,还会打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专注搞研发、做产品企业的信心。

误导宣传侵害知情权

市消保委认为,产品是否省电是消费者选择不同品牌型号电暖器的主要考量因素之一。商家的误导宣传不仅会使消费者做出错误的购买选择,而且消费者在实际使用中也难以获知真相,无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为此,市消保委购买了相关网店的电暖器产品,送到专业机构进行检测,测试表明产品的实际用电量是商家宣传的3倍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8倍。

检测结果表明,宣称“省电”的取暖器实际达不到“省电”的效果,这些以“省电”为噱头的取暖器商家涉嫌虚假宣传。

公益诉讼驱逐“劣币”

不法商家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屡屡发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违法成本过低。消费者要么是真假难辨“不知情”,要么是没有精力维权“算了吧”。为了促进市场公平竞争,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就需要进一步提高不法商家的违法成本,特别是要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让不法商家付出应有的代价。只有通过增加不法商家的违法成本,才能让好的产品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由此,根据《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赋予的法定职责,市消保委将在上海市消保基金会的支持下对误导消费者问题突出且销售量较大的一批电暖器网店启动公益诉讼。

近年来,市消保委非常关注消费领域“隐性侵权”问题。少数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通过误导消费者获得竞争优势,使细分行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陷入“低价低质”怪圈。这种现象不仅对消费者不利,更会严重影响企业特别是合规经营的小微企业的正常发展。

今年,市消保委将在“隐性侵权”问题突出的行业和领域启动系列公益诉讼,正本清源,促进公平竞争,推动消费环境的提质升级。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3·15特刊;消费指南 A12“省电”当噱头,忽悠消费者 2023-03-14 2 2023年03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