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证据辩护导论
一、证据辩护的重要性
二、证据辩护的方法
三、证据辩护要善于运用证据规则
(一)证据裁判原则
(二)证明对象
(三)证明责任
(四)证明标准
(五)客观证据优于主观证据
(六)传闻证据、意见证据不可采
(七)证据的真实性
(八)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九)证明妨碍规则
(十)经验法则
(八)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九)证明妨碍规则
(十)经验法则
四、写一本法律人能用的证据法教
科书
(略)
【编辑推荐】
“法庭上,只有证据,没有事实”,证据辩护就是拆掉控方大楼的每一块砖,同时用砖、水泥、钢筋建筑一座新的辩方大楼。
刑事辩护,不是法条的堆砌、理论的推演,而是捍卫正义和人权的战斗,惊心动魄的搏击,是罪与非罪、罪重与罪轻、自由与监禁、生与死的较量,是极具挑战性的律师工作,被誉为律师业务的“皇冠”。
作者力图将本书打造成一部刑事辩护教科书。本书并非纯粹的技术手册,技术背后是为权利而斗争的法哲学,每一个步骤和应对策略,都彰显了无罪推定、保障人权、自由至上、公正优先等理念和价值。
【内容简介】
刑事辩护是律师工作中最具挑战性、最展现能力和技巧的领域之一。作者欲通过本书的出版,给刑辩律师展示刑辩技巧、交流实务经验。
证据辩护涉及刑事辩护的关键。打官司就是打证据,证据辩护是每一位刑辩律师的基础工作。
本书从证据导论出发,根据证据分类深度剖析证据辩护规则和技巧,从法律规定到案例实操,多维度分享证据辩护经验,最后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证据的综合审查收尾;整体来说,内容全面、务实,涵盖证据辩护的方方面面。
本书不仅是刑辩律师进行证据辩护的实战指南,也能为关注证据审查的法律人和社会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简介】
徐昕,知名律师,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司法研究所主任,曾任海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兼任瀛和刑辩学院院长,出版《无罪辩护》《庭前会议指引》《论私力救济》《诗性正义》等著作,承办了大量影响性案件。
肖之娥,武汉大学法律硕士,天津外国语大学管理学、文学学士,合著《庭前会议指引》,承办了多起影响性案件,如吉林王成忠枉法裁判案、刘大蔚走私武器再审案等,其中朝阳鹦鹉案、德州鹦鹉案、绵阳锦鸡案、郭某美拐卖儿童案等多起案件无罪。
【精彩节选】
刑事辩护关乎公民的自由和生命,是律师工作中最具挑战性、最展现能力和技巧的领域之一,被誉为律师业务的皇冠。对我们来说,每一起案件都是一项重大课题,无论案件大小、案情繁简、收费多少、耗时长短,我们都要精心准备,研究到极致,并在法庭全力以赴,认真辩护,有时还要庭内辩护、庭外“呐喊”。
本书旨在将我们刑事辩护的经验和教训,庭前的精心准备,庭审时的积极应对,庭外的努力争取,分门别类,提炼整理,汇编出版,供律师同人从事刑事辩护时参考,希望对同行有所助益,为提升中国刑事辩护的整体水平贡献一份力量。说到经验,均是我们针对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总结出的发挥过积极作用的应对技巧;说到教训,是指问题处理的效果不够理想,还可以更完善的方面。这并非谦虚,法治建设尚在路上,刑辩的艰难众所周知,刑辩界没有常胜将军,失败不可避免。
检察官、法官自然也希望了解辩护人一步步如何出牌。本书亦可作为信息披露。刑事辩护不是突袭,不是炫技,而应当以充分发现事实、尽可能接近正义为目标。归根结底,控、辩、审三方知己知彼,更有利于案件的公正解决和公平正义的最终实现。刑事辩护的理念既有对抗,也要合作,在多数案件中,控辩双方都有可能超越对抗,寻求共识。我们的分享,即为沟通案件之要约。
可以断言,法学教育应当且必然转向以实践为中心,法科学生有必要学习法庭技巧和刑辩技艺,为今后的法律职业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即使在课堂上,法科学生也可通过本书触摸或理解刑事辩护的真谛,刑辩不似传统教科书中那般轻描淡写,不是法条的堆砌,不是概念和理论的推演,而是以正义和人权之名,惊心动魄的搏击,是罪与非罪、罪重与罪轻、自由与监禁、生与死的较量。
本书也可供民商事律师、行政律师、非诉律师、当事人出席法庭参考,当然也适合关注法治的普通民众阅读。
本书按刑事辩护的程序顺序,从法理、规则和案例三层次进行梳理。法理,不是形而上的理论,没有空洞的概念和无关的议论,而是辩护人可以运用的知识和技巧,是法庭常见问题的归纳和应对。规则,是检方指控、律师辩护、法庭裁判的法律依据,我们针对不同阶段的具体问题,尽可能全面汇集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令此书足以作为法庭辩护中临场应对的速查资料和工具书。尽管汇集相关法条对于辩护人来说很实用,但为了压缩“水分”,本书采取与《庭前会议指引》不同的处理方式,将规则融于法理部分,而不单独汇集……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