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法治综合

在老旧小区和“网红街区”中守护“市井烟火”

徐汇区以软法治理打造市域社会治理新格局

本文字数:2409

贴靠繁华的徐家汇商圈,有一片大型居民聚集区,这里便是徐汇有名的“乐山新村”。曾经的乐山硬件设施薄弱、生活环境杂乱、公共空间局促,一度被称为挡在徐汇区城市面貌焕新升级道路上的一座“大山”。而今,这里装上了电梯、翻新了绿化、改造了街心花园……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是乐山自治共治的成果。

不仅仅在乐山,近年来,徐汇区通过发挥社区治理软法作用,以“自治强基”激发市域社会治理的活力,打造出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美好徐汇”新范式。

乐山:

从“低洼地”变身“城市后花园”

社区居民接过治理接力棒

在乐山六七村小区西门,有一处休闲小苑。很难想象,这个精心布置的“缘驿站”原本是个破旧不堪、堆满杂物的修车摊。

修车的居民自称是困难户,长久“占地营生”,成为小区长期以来的治理难题,群众敢怒不敢言。为此,乐山联合党支部决定通过发动群众做群众工作。

联合党支部了解到周边的一位柴秀英居民威信高,而且敢于管事,于是推荐这位大姐作为自治带头人。柴秀英二话不说,带动周边居民一起上门做工作,通过“熟人社会”的优势、加上自治的力量,居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将“占地”的修车铺腾退了出去。

在这之后,为了更好地利用公共空间,柴秀英大姐又发动大家一起动手改造,自发集资购买了休息的桌椅,为桂花树挂上了装饰彩灯,并在每天排班“打卡”、轮流看护……小小场地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下变身成了如今的休闲小苑,并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缘驿站”,成为了居民们议事聊天的好去处。

“人民城市人民建”,社区治理的主体是居民群众,只有社区居民接过治理的接力棒,社区治理的效能才能保持常态长效。这在乐山的综合治理中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这两年,徐汇区持续在推进老旧小区加梯工程,乐山新村通过“法治先行、德治为基、自治助力”三治融合的治理路径,也让这项民生工程在乐山按下了快捷键。

“推进加装电梯最大障碍可能就是底楼住户,为此,我们积极搭建协商平台,发挥‘熟人社区’的睦邻优势,充分挖掘社区内的自治力量,由每个楼栋的加梯带头人做工作,协调邻里关系,以同理心换真心,做通居民思想工作,推动居民们的加梯梦想‘照进现实’。”

徐汇区乐山六七村党总支书记唐佩凤说,过去的乐山,“老破小”、“脏乱差”是甩不掉的标签,现在的乐山,在可见的“旧貌”换“新颜”背后,积极向上、共建共享的文明新风尚正蔚然成风。

武康:

“网红流量”转化为“社区能量”

居民“头脑风暴”形成公约

“武康居民区如今成了‘网红街区’,五湖四海的游客也到我们武康大楼这边来打卡。”“最好能在此基础上把游客公约变成一两句朗朗上口的话。”……

在武康大楼的二楼空中花园,一场由居民、商户、租户、游客代表和区司法局、湖南街道等共同参与的主题讨论活动正在开展,未来的武康街区该如何实施精细化治理?住户、商户和游客之间又该如何和谐相处?大家汇聚在一起畅所欲言。

湖南街道武康大楼所在的武康居民区,是一个开放式社区。在开放的背后,不同群体之间的需求和矛盾非常明显,如何才能依法化解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中开放型社区基层治理的难题,这是徐汇区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过程中关注的重点。

为此,徐汇区司法局在出台全市首部基层软法治理工作指南——《上海市徐汇区社区软法治理指引》(第一版)的基础上,以武康开放社区为样板,通过这样的民主协商汇聚民意,最终编写出台了《上海市徐汇区社区软法治理指引《武康开放社区专版》,新增房屋安全、文物保护等5大类治理难题的治理指引,并制定了《武康开放式社区住户公约》、《武康开放式社区商户公约》、《武康开放式社区游客公约》三部公约,明确多方主体的责任和权利边界,为社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依据支撑。

在公约落地之后,武康居委还组建了武康大楼居民公约文明实践倡导队,通过宣传倡导,切实把网红大楼的“顶级流量”转化为“社区能量”,成效颇为显著。

前段时间,有居民反映武康路391弄现有大门存在“小门底部栏杆造成非机动车出入不便”、“开关门时声音较大”等问题,街道平安办第一时间现场调研,最后在居民的“头脑风暴”下进行了整改。居民金桂芳高兴地说道,“小小的一扇门,是各方一起讨论决定的,凝聚着大家的想法和心血。作为开放式弄堂的住户,我们很愿意为了家园变得更美好,一起参与建设。”

湖南街道相关负责人坦言,街道、居委在坚持全过程民主、形成公约共识、发挥软法治理作用的具体实践中尝到了甜头,居民也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全区设立43个法治观察点

延伸软法治理触角

在推动基层“软法治理”方面,徐汇各街镇善于调动各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公众多样化、多渠道、多层次参与社会治理,努力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斜土街道汇集专家律师、社区志愿者、街道司法所、居委干部等群众眼中的“治理达人”,全程参与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疑难复杂矛盾处置;田林街道华利公寓充分发动楼组内居民意愿,成立“公益小屋”议事会,并在楼道推动楼层间资源共享;天平街道依托门口通气会、弄堂茶话会、邻里闲聊会等形式,在“旧改”过程中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建议,主动跨前做好政策咨询解答、信访矛盾调解等工作,让矛盾纠纷预防在前端、化解在基层……

记者获悉,为进一步延伸软法治理的触角,徐汇区目前已在全区设立了43个法治观察点。“像设立在华泾镇的‘盛华景苑法治观察点’,设立不久就解决了楼道内快递外卖自取点的风险隐患,”徐汇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孟毅敏坦言,通过这样的观察点,能够更好地发现基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效赋能基层实战应用。

孟毅敏表示,下阶段,聚焦“建设新徐汇、再造新徐汇”,徐汇区还将积极探索上海城市精神品格相互契合的软法治理模式,激活软要素提升社区治理实效,形成更多可操作、可复制的高治理基层规约徐汇样本。同时进一步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加强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在居民中厚植法治文化,树立法治信仰。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综合 A04在老旧小区和“网红街区”中守护“市井烟火” 2023-03-24 2 2023年03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