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综合;声音

“在骨科领域,为中国人争得一席之地”

——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脊柱外科主任董健

本文字数:1343

□法治报记者  夏天

40年前,他刚考入医学院,就立志要做一名在世界骨科领域为中国人争一席之地的骨科医生;而今,初心不改的他早已带领团队挑战了脊柱外科难度最高手术——全脊椎肿瘤整块切除术,在国际上确立了领先地位,解除了许多病人的痛苦。他就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脊柱外科主任董健教授。从事骨科工作34年来,董健在骨缺损坏死修复、脊柱肿瘤治疗和脊柱疾病防治科普的医学传播等方面取得众多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

以解决“卡脖子”和“临门一脚”问题为目标

1983年,董健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上海医科大学(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在新生迎新晚会上,国际断肢再植之父、中科院院士陈中伟老师作了精彩的演讲。听着陈中伟院士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年轻的董健热血沸腾,他觉得只要够努力,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从此,他将这位新中国建国以来走向世界的第一个医生奉为偶像,立志要做一名骨科医生,要像陈院士那样,做一个好医生,做一个杰出的医生,在世界骨科领域,为中国人争得一席之地。1989年大学毕业后,董健留在中山医院骨科工作,后来又如愿师从陈中伟院士攻读了博士学位。

16年前,董健带领团队开展全脊椎肿瘤整块(En-bloc)切除,这被称为骨科难度最高手术——前有胸主动脉大血管,一旦碰破,病人就会大出血而死;后有脊髓神经,碰伤一点,病人就会瘫痪;可如果将肿瘤切碎摘除或刮除,又容易引起转移复发,一开始在国际上报道时,需要20小时,输血8000毫升。

如今经过技术改良和器械发明,单节段肿瘤只需4个小时,甚至不输血,大大降低手术难度系数,在国际上率先报道3个以上椎节复发性脊柱肿瘤的整块切除手术,确立了中山医院骨科在世界上该领域的翘楚地位。

为了加快探索脊柱肿瘤诊疗,董健教授正率领复旦大学及各附属兄弟单位多领域、多学科力量,以创建国家医学中心为契机,以解决“卡脖子”和“临门一脚”问题为目标,积极筹建复旦大学脊柱肿瘤研究所,聚焦脊柱肿瘤诊疗及科研、科普工作,促进医院、科室间学术交流,推动医学科研的创新和发展,使脊柱肿瘤综合诊疗水平迈向新的高度。

当好“伯乐”,注重医学发展的未来

董健教授连续12年举办国内唯一的脊柱肿瘤全切技术国家级学习班,对该技术在中国的普及起了关键作用。如今,大多数在中国开展这项手术的医生,都曾来中山医院接受过培训。

“做一个好医生”是每个医学生踏入医学院那一刻的崇高职业志愿,也是他们的初心。当前,董健教授已培养博士等研究生68人,多位研究生在毕业时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多人次获得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卫健委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师等人才项目。部分优秀毕业研究生目前已担任二、三级医院骨科主任。每一年招生季,董健带着自己的故事,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招生深入宣传。为了精心准备这个讲演,他推掉了很多重要的活动安排。“这远远比不上为医学院招揽优秀生源重要,因为那关系到医学发展的未来。”

2014年他倡议骨科党支部在云南广南县自费设立了“上海中山医院陈中伟院士希望奖学金”,现已资助757名成绩优秀的贫困学子,总资助金额514000元。这一善举坚持了近20年,至今仍在延续。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综合;声音 A03“在骨科领域,为中国人争得一席之地” 2023-03-27 2 2023年03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