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蝶飞
本报讯 如何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个人政务服务?记者昨天从静安区获悉,该区在全市首个试点个人政务远程虚拟窗口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已覆盖14个街镇的246个居委会,率先实现全覆盖。132项个人政务事项,通过安装在居委会的一台智能机器就能实现。
近日,居住在静安区慧芝湖居民区的毛老伯在社区云上收到新的消息,家门口的居委会新安装了一台双屏的智能机器,可以连线社区服务中心远程办理业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来到居委会,提出了自己的需求:“我的就医记录册正好快要用完了,原来还打算去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更换的,现在有了新设备,就在这里换吧。”在居委和社区事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共同协助下,毛老伯很快就拿到了全新的就医记录册,他说:“我们年纪大了,本来走去事务中心就不太方便,要是碰上下雨天或者恶劣天气就更麻烦了,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办理社区事务,真是太好了。”
记者了解到,这个“智能机器”已经覆盖了静安全区14个街镇的246个居委会。
近年来,静安区持续深化“一网通办”服务,不断探索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便民措施。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一直是群众办事的主阵地,其中又以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为主要服务群体。”静安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多方调研,探索出一种能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的、实实在在的个人政务服务“静邻帮办”。
去年年底,静安区在全市首个试点个人政务远程虚拟窗口服务模式。这一模式全面推动个人政务服务向居委会延伸,对接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受理系统3.0(以下简称受理系统3.0),线上线下渠道互补,优化服务模式,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让数据多跑路、居民少跑腿,居民足不出小区就能办理个人政务服务。
目前,辖区居民可在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接待引导下通过延伸服务系统进行远程取号,受理中心工作人员能与在居委会的居民进行视频交流,在确认居民的业务需求后,可直接通过受理系统3.0办理132项事项,并直接在受理系统3.0中操作布设在居委会的双屏一体机进行读卡、扫码、材料图片采集等行为。业务办理完成后,居民还可对远程办事服务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直接导入市“好差评”系统,实现政务服务流程闭环。
此外,延伸服务系统能自动保存办事全过程的双向影音资料,标签化存储影音文件,提高影音文件的调取效率,实现办事过程的可追溯,进一步提升远程办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