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周末博客

醒狮与皮影

本文字数:907

胡蝶飞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经常会在写稿时用到的词,在现实生活中总还是会感受到“距离感”,也一直在思考,非遗究竟应该怎么“活”?如何才能更好传承?直到最近,跟着儿子从儿童视角感受了两次非遗文化,才深感确实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各方加入了保护非遗文化的行列,用更加鲜活趣味、贴近群众的方式,持续唤发着生命力。

一次是儿子与同学结伴看了一场醒狮的演出,我和另一个妈妈陪同观看。舞台上,不管是在梅花桩上翻滚跳跃的醒狮,还是紧跟潮流的趣味“嘻哈醒狮”,南国醒狮鼓乐龙狮团的表演让台下的家长和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尤其是,灯光全暗,开创了国内先河的夜光龙表演登场,那种焕发出生命力的表演深深震撼了我。

“中国狮舞起源于汉代,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分为南北狮。广东醒狮,属中国狮舞中的南狮,是融舞蹈、音乐、武术、技巧等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和民俗传统,2006年入选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干巴巴的非遗文化介绍,就在表演穿插介绍和互动中,轻轻松松科普完成了。孩子们从与狮子的互动中,了解了南北狮的差异;从不同颜色的狮子,分辨出不同的历史代表人物;从全体起立的简单舞狮动作学习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传承者的不易。

第二次感受,是儿子的班级“自主课堂”选择了中国传统文化“皮影戏”。陪着孩子们一起挑选“皮影戏”剧本,一起观看皮影展,一起研究皮影演出视频,准备PPT……孩子们不仅分角色现场表演了一出“三打白骨精”的皮影戏,还给班级上了一堂“皮影戏”普及课,非常成功。

我问儿子对什么印象最深刻?他的回答是徐汇区桂林皮影“八百天团”。这是目前上海现存的唯一一支能够唱、念、白、做的皮影团体,11名老艺人年龄加起来875岁,最大的有90岁。“因为他们年纪这么大了,还愿意继续为皮影做贡献。”这是孩子对为何印象深刻的解释。

是啊,随着不少非遗传人的年老离世,不少非遗项目就此消失。非遗文化在儿童教育领域基本空白,导致下一代对非遗文化越来越陌生,越来越疏远。我想,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让非遗文化回归生活、贴近群众,随处可见、触手可及,这样的非遗才具有可以持续传承的生命力。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周末博客 B04醒狮与皮影 2023-04-07 2 2023年04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