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治随笔

从宾馆不“设”四楼想起

本文字数:1142

□徐家俊

不久前,我去北方一个大城市参加一次会议。会议主办方安排我们住在城郊的一家多层高的宾馆。服务员热情地告诉我,您入住的房间在5楼的某某号房间,请拿好住宿卡。我就乘电梯上楼。随着电梯的指示标:“1、2、3、――”,电梯到顶层楼停住了,电梯的标号到了6楼。我仔细询问了楼面的服务员,原来这家宾馆楼高5层,我住的房间,标号是6楼,但实际上是5楼(层),原来宾楼故意跳掉4楼(层)的标号。原因是“4”的同音就是“死”听起来不吉利。所以作了技术性的处理。类似这些做法还有不少,甚至达到泛化的程度,有的学校不设4班,有些工厂没有4组,公共汽车没有4路,有的公寓没有4号。这类“避凶趋吉”、数字“回避”做法,我感到实在没有必要。而与此相对的却是数字崇拜,崇尚“8”,谐音“发”。

“4”是一个数字,也是一个序号,这是一种客观程序。“4”与“死”尽管读音相同或相近(依各地方言而论),但两者又牛马不相及。甚至推而广之,国人对“13”,这个数字也十分反感,总感到不吉利,是个“凶数”,尽可能避而远之,因此,有的大楼也就没有13层,或者叫“12+1”,或者故意跳掉。据说有的地方第13层的商品房相对其他楼层而滞销或价格偏低。还有的地方,有的高楼没有18层(楼)的编号,只有17+1层,原因是传说中人世间有18层地狱,所以要跳去18层的编号。

不久前,我听一位出租司机说起“六”,在南方有的时间段,竟成了“忌讳”的数字,原因是“六”在吴方言里读音为“落”但是每逢高考,出租车车牌上有“6”的是不吉祥的。“6”即“落”就是“落榜”之“落”,原先的“六六大顺”“快快乐乐”、换了一个时间段,成了倒霉的数字。

客观地说,不管“4”也好,“6”“13”“18”也好,都是序数,有“3”,才有“4”,有“4”才有“5”。有了12、才有13,有了17、才有18,这都是客观形成的,与我们生活工作密不可分。尤其“4(四)”,在中国的语言文字中,大量存在,如一年有四季,分春、夏、秋、冬;地域有四方,东、南、西、北。古往今来,不少简缩语往往通过“四”来串联起来,如中国的四大发明、四大古典园林、四大名桥、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佛教的四大名山、道教的四大名山等等。而且“四”字起头或含有“四”字组成的词句,含有不少褒义或中性的成语,如四海升平、四海承风、四海为家、四停八当、四通八达、四面八方、四平八稳等等。

如今在大数据时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楼层,号码等数字与升学、平安等本来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回事,现在却把它联系到一起,这实在是一种“现代迷信”,我们应该回归数字的自然属性,大力提倡科学发展观,打破数字凶吉、数字崇拜,破除社会陋习。大力提倡社会文明、科学文明。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B07从宾馆不“设”四楼想起 2023-04-07 2 2023年04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