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季张颖
本报讯 昨天,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邓建平做客“2023上海民生访谈”,回应市民网友最关心的行业话题。记者获悉,针对设摊管理问题,市绿化市容部门即将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新时期设摊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对设摊经营实行分类分区管理,并将设摊管理工作纳入“一网统管”。当前,市绿化市容部门还在加快推动《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立法进程,探索与超大城市发展相适应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模式。
外滩枫径、安义夜巷等“夜市”“集市”,以及沿街商户“外摆位”模式深受人们喜爱,反映出市民对“烟火气”的需求,这也对新时期如何规范设摊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邓建平表示,新版《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颁布后,网络上出现了一种声音“上海完全开放设摊了”,但事实上,新版《条例》明确,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摊经营,对于设摊管理,上海始终坚持“堵疏结合”。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上海设摊管理经历了“还路于民”“分类管理”“源头治理”“精准治理”四个阶段,无序设摊数量从有记录的2007年4.7万个减少到了2022年的5759个。这些年,市民游客对上海“整洁、有序、安全、温馨、美观”的市容环境给予充分肯定,无序设摊的治理可以说功不可没。
市绿化市容部门很快将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新时期设摊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推进各区制定实施方案。主要举措包括:
一是严禁无序设摊,维护市容环境。上海将按照统一规划、分类管理、安全有序、开放包容、体现品质等原则,完善商业布局,依法严禁无序设摊,以设摊经营为补充,在巩固市容环境的基础上,平衡“烟火气”与市容环境的关系,不能一放就“乱”,一管就“死”。
二是分类分区管理,体现因地制宜。区人民政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市相关部门对实施方案要进行审定,做好全市统筹。区人民政府在严禁的区域以外,划定设摊开放区,设置特色点、疏导点、管控点,特色点是以新型业态为主,符合城市亲民化需求的点位;疏导点是采取入场入室经营的点位;管控点是利用闲置空间销售自产农副产品为主的点位。
三是规范设置要求,确保安全有序。设摊开放区要有运营主体,负责设摊活动的组织实施,并承担市容环境、消防安全、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主体责任。个人设摊应在指定的设摊开放区,在运营主体的组织下进行。
四是完善常态管理,形成社会共治。绿化市容、商务、住房城乡建设、交通、公安、市场监管、城管执法等部门对设摊经营活动进行监管指导。本市将设摊管理工作纳入“一网统管”。引导并希望社会各方履行“门责”制度,践行垃圾分类,共同维护好市容环境。
邓建平介绍,今年5月1日,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正式施行,当前市绿化市容部门正在加快推动《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立法进程。
“新制定的《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将在建立市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制度、完善野生动物科学保护管理制度、鼓励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加强长三角区域协同保护等方面,体现上海特色和亮点。”
此外,今年全市还将计划完成220座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其中改造完成16座样板公厕(每区一座)。截至3月底,已完成全市及各区改造计划、任务的制订,出台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标准和验收标准(试行),启动样板公厕改造;10月底前,按照“完成一座验收一座”的要求,完成全部改造任务。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