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法治社会

在群里诽谤邻居?

法官带着被执行人挨家挨户登门澄清

本文字数:908

□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法治报通讯员  谢天宇  赵轶承

邻居因在小区微信群发生口角,进而发展为人身攻击,侵害他人名誉权,一纸判决下来后,精神损害抚慰金是到位了,但判决确定进行的赔礼道歉因先前的微信群已解散,迟迟未履行完毕,案件步入执行。近期,闵行区人民法院办理了这样一起执行案件,法官考虑到行为类执行案件的特殊性,从实质性化解纠纷的角度,带着被执行人挨家挨户登门澄清,并在小区开展了一场以案释法活动。

捏造事实,邻里对簿法院

王某、高某是一对居住在闵行区某小区的年轻夫妻,龚某也是该小区住户,三人系邻居。后王某夫妻与龚某因丢弃湿垃圾的事情产生矛盾。2022年6月,龚某在小区“互帮互助群”以及“邻里互助群”微信群内,发布王某夫妻二人生活及为人处世方面的不实言论,给王某夫妻造成了精神痛苦,无奈之下王某夫妇将龚某诉至法院。

闵行法院审理后,认定龚某发表的涉案言论构成侵犯王某、高某名誉权,应在涉案微信群内以书面形式向王某、高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元。

上门执行,挨家挨户致歉

判决生效后,精神损害赔偿金很快就履行到位了,但判决确定进行赔礼道歉的微信群之一已经解散,“这些事情不澄清清楚,我们以后在邻里之间抬不起头来了,必须让龚某道歉。”申请执行人表示。

执行案件承办人谢天宇几易其稿,一次次的电话沟通,终于形成了一份让当事人满意的执行方案:由被执行人龚某书写致歉函经法院审核后,于现存微信群、1-12层每户居民、楼道口进行书面道歉。执行当天,在案件承办人的全程监督、取证下,被执行人龚某和执行法官一起挨家挨户上门致歉,自此案件顺利执行完毕。

以案释法,法官开展宣讲

执行结案后,为实现一个案子影响一片的社会效果,进一步弘扬社会正能量,闵行法院执行局局长徐新健带队于5月5日上午赴涉案小区居委会开展普法宣讲活动,闵行区人大代表沈菊红、闵行法院执行长顾红兵、涉案小区居委书记、工作人员及业主代表等20余人参加了本次宣讲活动。

活动中,顾红兵法官以本案为例,结合民法典人格权编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度普法,并从执行工作的开展角度出发,介绍了法院在执行人格权侵权案件中的一些做法。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社会 A05法官带着被执行人挨家挨户登门澄清 2023-05-15 2 2023年05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