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纠纷解决在源头,矛盾化解在诉前,近年来本市积极探索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上海市促进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条例》的颁布实施也让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那么,这部地方法规实施以来,效果如何?还有哪些瓶颈问题需要突破?日前,上海市人大赴杨浦区开展多元解纷专项监督调研。调研组一行视察了杨浦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平凉公共法律服务站,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区人民政府、区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实施《上海市促进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条例》,推进多元解纷工作情况汇报。与会代表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深入地交流讨论。
人民调解保护了科创企业的创新“源动力”
6月8日,调研组一行来到杨浦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委会坐落于科创园区,为园区内的科创企业化解矛盾纠纷提供了便利。
记者看到,在调解室内,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员吴亮正在与一家科创企业的相关负责人研究知识产权保护事宜。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是一家主营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科创型企业。这些年随着行业的蓬勃发展,公司科研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产品受到了市场的欢迎,知名度一直在扩大,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与此同时,公司被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去年公司在无意中发现个别经销商私自售卖公司产品,侵犯了公司的专利权。“我们曾经想通过诉讼来解决这个问题,但考虑到诉讼周期长、成本高,再加上其中还牵涉到公司的技术机密,不适宜对外公开开庭,同时这个经销商也是公司的合作伙伴,打官司容易把关系搞僵,影响之后的合作。”抉择不下之时,该负责人想到了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我们抱着忐忑的心情,来到调委会寻求帮助。”
让她意想不到的是,人民调解在化解知识产权矛盾纠纷时竟如此“高效”。通过调委会主任潘抒和人民调解员吴亮的努力,这个矛盾纠纷很快就化解了,经销商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立即停止了侵权行为。“通过这个案例的成功处置也给其他经销商敲响了警钟,对之后品牌的维持起到了促进作用。”该负责人欣慰地表示。
“我们通过人民调解不仅仅是化解已有的矛盾纠纷,也会给企业带来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指导。”吴亮说,“很多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只知道申请专利保护,但是他们不知道技术秘密如何保护,也不知道商业秘密中包含技术秘密、企业经营信息秘密等,而通过人民调解,我们也能帮企业补齐这些法律上的短板。”
多领域深入多元解纷显成效
据介绍,2021年5月《条例》施行至今,杨浦区已累计受理各类矛盾纠纷89144件,化解83040件,成功率93.1%。
而多元解纷模式也对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优化消费环境方面,杨浦区整合各领域资源,形成行政力量引领社会全域参与消费纠纷化解的合力。与美团、京东到家、哔哩哔哩、格物致品等平台企业签署《优化网络消费环境社会共治备忘录》,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积极探索政企共治守护网络消费新模式;引入调解组织为京东到家等企业定制个性化解纷服务。
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杨浦区成立杨浦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共同体,统筹知识产权综合执法、司法保障、多元矛盾化解、高校合作等基础优势,在长阳创谷园区设立共同体工作站、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工作站。依托区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在上海知识产权园设立调解实体平台,为七个大学科技园区提供知识产权调解服务,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基础性、系统性、专业性的知识产权多元法治保障。
为夯实民生保障法治基础,杨浦区持续深化法院、司法、人社、工会“四方合作”工作机制,共同化解矛盾纠纷。探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推动美团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美团(上海)关于进一步加强外卖送餐员劳动权益保障和关心关爱工作的方案》,在全国首创以民主管理模式维护外卖员合法权益。
建议:大力提升调解员队伍的专业能力
“目前我们调解员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对于多元解纷的“进阶之路”,新江湾城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黄秀娟表示,尽管条例规定,调解员应当具备与调解工作相匹配的知识结构和工作经验。但从现在街道调解员的队伍状况来看,大部分专职调解员年龄偏大,存在专业素质和任务要求的匹配度不足。更让黄秀娟感到烦恼的是,目前调解员的收入状况还不够理想,所以存在好的调解员招不到留不住的问题,她建议下一步能够通过提薪、提高专业知识的要求,来提升调解员队伍的素质。
另一方面,群众对调解服务的知晓度还有待提高。“虽然近几年居民主动寻求居委会和街道调解委员会解决矛盾的案例显著增加,调解工作好评率也稳步提升,但还是有不少居民不知道或不清楚人民调解的法律地位及其便捷与高效的特点,还是通过12345等方式来提出诉求。”黄秀娟建议能够以多种途径来加大对人民调解的宣传力度。
此外,黄秀娟希望强化基层调解的培训,让调解员在上岗前能有一个系统的培训,能够提升专业能力。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