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蝶飞
本报讯 法院培养人才如何规范化、体系化?法院青年干警的成长如何更有目标导向?知事识人、选拔任用有没有更科学高效的方法?针对法院管理者和法院工作者常常提出的这些问题,一段时间以来,上海高院针对新形势下法院队伍的新发展需求,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调研和系统性的思考谋划,提出了一套系统集成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推出新时代上海法院队伍建设现代化“1+6+X”工作体系。上海高院明确,至2025年,上海法院队伍建设现代化24项行动将基本完成,并将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
何谓“1+6+X”工作体系?记者了解到,即1个意见(《关于奋力推进新时代上海法院队伍建设现代化服务保障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思想政治引领、干部选育管用、人才高地高峰、文化品牌建设、基层基础夯实、从严管理监督”6大体系,以及X项队伍建设工作制度和创新成果。
上海高院介绍,该体系注重体系化管理,以推进队伍建设现代化为主线,坚持政治引领、系统集成、数字赋能、创新先行4项原则,聚焦“讲政治、选干部、育人才、塑文化、强基层、严管理”6大主责主业,分设24项具体行动,确保队伍建设现代化建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功能互补,既是坚持目标引领、加强顶层规划设计的队伍建设发展蓝图,也是坚持系统集成、推进项目任务“体系化管理”的具体施工图。
同时,“1+6+X”工作体系着眼数字化牵引,坚持将队伍建设数字化融入城市数字化转型,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同队伍建设工作深度融合,用好大数据“富矿”,向科技要质量、要效率,以数字赋能提升工作效能。记者注意到,在推进“1+6+X”工作体系的过程中,上海法院进一步加强对“人、案、事”的数据耦合共享,正大力推动建设干部“数字画像档案”+“数字伯乐”干部智选系统,实现全景式可视化呈现,为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等提供数字支撑,激发人才队伍的原生动力。
邹碧华精神引领、领军人才培养、中青班培训和“十佳青年”评选……上海高院巩固传承队伍建设特色品牌,植入现代化思路理念、方法机制,打造队伍建设“品牌集群”。“1+6+X”工作体系聚焦品牌化发展,实施文化品牌强院计划,建立上海法院文化品牌项目名录、法治文艺人才库和精品库,推动法院文艺创作百花齐放。开展“品耀浦江·上海法院十大文化品牌”评选,打造富有时代特征、上海特色、法院特点的文化品牌。鼓励基层首创和工作创新,每年度组织开展“上海法院创新工作成果评选”,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实践探索的好经验好做法。
上海高院明确,到2025年,队伍建设现代化24项行动将基本完成,将形成“燃灯引路”“匠心引擎”“墩苗培优”“智能识才”“文化凝心”“法润民心”“智慧借助”“国际传声”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为全国政法队伍建设提供一系列具有上海法院辨识度的首创案例示范、特色品牌经验。
接下来,上海法院将坚持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以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的标准要求,持续按照“体系化管理、品牌化发展、数字化牵引”的要求推动“1+6+X”工作体系落地见效,以队伍建设现代化助力保障法院工作现代化,为提高审判质量、确保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提供扎实有力的人才支撑。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