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治“痼疾”

本文字数:820

□石  路

社会生活中,一些长期存在的不文明现象,被称之为“痼疾”。这些“痼疾”像牛皮癣一样讨人嫌、招人恨。如乱吐痰、乱占道、乱搭建、乱刻画等。

痼疾,让城市文明蒙羞。我曾在一家区级文明办工作,对此类现象颇有体悟。最近就治理“痼疾”梳理出十招。虽说是总结、归纳,但也融入些个人想法。

自我反省法。这招对于有一定文化的人是起作用的。我也相信,大多数人经过必要教育觉悟大幅提高,也会自我反省,找缺失、补不足,行为修正。

先进引领法。在日常宣传中,先进典型能起到引领和标杆作用。它使人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先进典型的意义就在于高举文明,弘扬正义,树立正气。

环境造就法。环境能使人这样,也可使人那样。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就是这个理。日行一善,齐心行动,能使社会更文明。那极少数人便无容身之地。

严厉执法法。有法可据,依法而行。在治理“痼疾”中,执法从严已成趋势。它具有强大威慑力。常态+专项,不间断地持续,就能极大改善不文明现象。

科技推动法。现代科技成为整治“痼疾”的必杀器。现在人们观念和认知已不断更新,“神器”将为“痼疾”远去、覆灭定好了时间与走向。

深刻教训法。以反面对象为教材,吸取深刻教训。这类事例,在现实生活中不胜枚举。它核心在于深思后,能产生触及自身的考量。

他人劝阻法。在不良行为起头,就有身边人善言相劝,晓以利害,那么不利的苗头很可能即被制止。因此,因人劝、听人劝、劝后改,结果大不同。

遭人嫌弃法。“痼疾”之所以遭人恨,除损害公共利益外,还有给他人带来“伤痛”。嫌弃是自然,孤立、冷眼待之,也不得不说是一项可行的选择。

不让得利法。有不当行为之人,较多出于私心。那么,让不良行为者得不到丝毫利益,就是最好办法。同时,还要依法依规处罚,让其心痛肉痛。

专事结对法。对“公认”的“痼疾”者,由所在地部门和文明志愿者采用“结对”方法,让其生活“不自在”,如被盯梢一样,背后有一双大大亮亮的眼睛。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7治“痼疾” 2023-06-19 2 2023年06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