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动态

新型涉毒品犯罪案件占比上升

犯罪分子编造病情从医院骗取处方获取毒品

本文字数:1010

□记者  季张颖

本报讯  在“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近日,闵行区人民检察院发布《涉毒品刑事案件白皮书》,梳理了2019年至2023年受理的涉毒品犯罪案件,分析概括涉毒品犯罪呈现的特征和趋势,并通报该院打击涉毒品犯罪的相关工作情况及典型案例。记者获悉,2019年至2023年,闵行检察院共受理涉毒品犯罪审查逮捕案件150件185人,审查起诉案件193件242人。《白皮书》显示,毒品类型结构变化明显,新型涉毒品犯罪案件占比上升明显。

从涉及罪名情况来看,闵行检察院受理的涉毒品犯罪审查起诉案件共涉及5个罪名,主要有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容留他人吸毒罪,非法持有毒品罪,走私制毒物品罪,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其中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占到涉毒品犯罪案件总数的77.72%。从涉案毒品类型来看,既有传统毒品,也有新型毒品。新型毒品案件63件,占案件总数的32.64%。

《白皮书》显示,新精神活性物质或者国家管制类精神药品涉毒案件量逐渐增多,2023年办理的28件中仅1件为传统毒品,其余均为新型毒品案件。在近两年办理的相关案件中,犯罪分子通过编造病情等手段,从医院骗取处方获取毒品进行贩卖。

随着新型毒品案件数量占比逐年上升,毒品交付方式更加多样,网络寄递逐步成为主要贩运方式;毒品交易手段更加隐蔽,犯罪打击难度、证据获取难度增加,具有“持有量小、单线联系、人货分离、交易迅速”等特点。犯罪分子往往利用“双分离”的方式完成违法犯罪活动,利用快递物流企业将毒品送货上门,实现“人毒分离”,利用线上支付方式实现“钱货分离”。

面对新模式、新业态的毒品犯罪问题,如何能动履职?闵行检察院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案件办理水平。在不断提升涉毒品犯罪案件的办理及监督质效的同时,以“办理一案”到“治理一片”的办案理念,深入落实最高检“七号检察建议”,通过实地调研、制发《检察建议书》、法治宣讲等,充分履行调查核实职能,推动寄递领域安全监管,为企业开出“检察良方”。

闵行检察院对典型案件背后暴露出的监管盲区,联合市场监管局等单位推进“网络+寄递”新业态常态化监管,健全行刑衔接机制,构建数字检察法律监督模型,集中打击利用C2C跑腿平台贩卖精神药品涉毒犯罪,积极落实行业规范化管理。在办案中推进法治宣传,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工作,形成人人关注毒品、人人参与禁毒的良好格局。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动态 B06犯罪分子编造病情从医院骗取处方获取毒品 2023-06-26 2 2023年06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