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动态

上海检察履职堵住毒品寄递管理漏洞

逾4成毒品犯罪案件涉寄递,甚至藏匿于牙膏咖啡

本文字数:1158

□记者  夏天

本报讯  在第36个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昨天,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打击治理寄递领域毒品犯罪工作情况。2022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涉寄递毒品犯罪案件200余件,在全部毒品犯罪案件中占比超四成。检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最高检“七号检察建议”,与寄递监管部门深化协作,强化监管,深挖违法犯罪线索,严厉打击寄递毒品犯罪活动,通过检察履职守护“小包裹”里的“大安全”。

涉寄递毒品犯罪案件中,跨境寄递占比约58%,跨省寄递占比约32%,本市寄递占比约10%。从毒品类型看,新型毒品占比较高。案件中查获的新型毒品均含有我国明令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成分,这些新型毒品多以糖果、电子烟、减肥药等样态出现,甚至藏匿在牙膏、咖啡等生活物品和食品中,伪装性强、辨识难度高。从作案方式看,多采用“网络+寄递”方式贩运毒品。犯罪分子利用寄递行业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的优点,通过钱货分离、人货分离、第三人代收快件、第三人中转跨境寄递毒品等方式作案,犯罪手段更加隐蔽,加快了毒品扩散流通的速度。从犯罪特点来看,利用智能快递柜、同城跑腿等新业态寄递毒品案件占比上升。在本市同城寄递毒品案件中,通过“闪送”等方式贩运毒品占比约四成,甚至有“跑腿小哥”利用平台接单、代配药物等方式贩卖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

上海市检察院加强与相关监管部门的沟通联系,与6家寄递头部企业开展座谈交流,通过大走访大调研,全面梳理了解利用寄递渠道毒品犯罪案件情况和监管难点,在全市检察机关开展“落实‘七号检察建议’,共护寄递安全”专项行动。市、区检察机关与相关监管部门建立常态化联络联动机制,携手落实“平安寄递”建设。

全市检察机关围绕涉寄递毒品中新型毒品多、新业态不断涌现等新情况新问题,会同公安、禁毒等部门共同加强问题研判和依法打击,同时加强对寄递渠道违法犯罪线索收集、移送、立案监督力度,引导公安机关开展侦查取证、追捕追诉工作。闵行区人民检察院对辖区内C2C(即个人对个人电子商务模式)平台“跑腿小哥”存在代配某类精神药品后高价贩卖给吸毒人员的行为,加强对此类行为的证据收集和研判,提起公诉12件13人,均获法院有罪判决。杨浦区人民检察院及时追捕追诉漏罪漏犯,3年来成功追漏走私毒品犯罪嫌疑人7人。

全市检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最高检“七号检察建议”,与邮政管理、公安、禁毒、海关等部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协同处置等工作机制,会签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邮件快件寄递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协同监管部门积极推动寄递行业诉源治理,2022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针对寄递渠道的毒品犯罪问题,依法能动履职,共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20余件,做好办案“后半篇文章”,共筑寄递安全“防火墙”。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动态 B06上海检察履职堵住毒品寄递管理漏洞 2023-06-26 2 2023年06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