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读者呼声

公园管理不能简单地搞“一刀切”

本文字数:1086

□龙敏飞

夏日炎炎,家里周边的大小公园,成了上海市民游客消暑纳凉的好去处。不过,最近不少上海市民反映,一些公园的园内禁止行为越来越多,孩子的滑板车,儿童自行车,甚至是羽毛球等一些休闲运动,也不允许在园内开展。这让不少上海市民有些困惑,公园里这不许那不许,那还是大家概念里的公园吗?(7月30日东方网)

因为投诉越来越多,风险越来越不可预估,一些公园便开启了所谓的“自我保护”模式:不允许带宠物入园,童车不能进入公园,轮滑、平衡车也不行……类似的禁令出现在不少公园的“自选动作”里,引起许多市民的不满与质疑。这样的事情,不只是上海有,全国各地的公园都有类似的管理困境。而不同的公园,也有不同的应对之策。

无法否认,公园出台规定或禁令,确有其良善初衷。比如,有些是为了避免其他游客受到不必要的影响,如平衡车、轮滑等进入公园,的确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有些也是为了安全,如宠物入园若是主人没有看管好,很有可能引发纠纷……从这来说,一些“公园禁令”的出台可以理解,但是否合理合法,则值得反思。但是,不能因为一句“为游客好”就打包一切,这肯定不合适。

对于“公园禁令”,需要辩证地看待。比如,《上海市公园文明游园守则》规定,除老年人、残疾人、婴儿专用车和特种车辆外,各种车辆未经允许不得驶入园内。以此来审视,公园不允许轮滑、平衡车进入,算是有法可依。但是,像对羽毛球、儿童车等进行限制,则属于“矫枉过正”。对公园管理来说,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而必须要有一个平衡之策。

科学化的管理,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的。公园管理是一门技术活,需要科学决策。其中,科学决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能“一刀切”。比如,不能因为有人打羽毛球出过状况,就禁止在公园打羽毛球;也不能因为儿童车有隐患,就直接拒绝所有儿童车入园等。这般做法,是典型的懒政。公园作为公共场所之一,应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也需要为全社会开展文娱活动作出一定贡献,这是其职责属性所包含的重要内容。

公园管理,也不只是公园方面的责任。若想推行更加科学管用的管理办法,对相关管理方和公园来说,应积极开展调研,深入游客群体,了解群体需求,然后再根据调研报告对各个功能区进行划分,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活动、满足不同需求,通过更加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措施,让公园真正成为“公共的乐园”,而不是私人展现权力欲的舞台。

公园管理不能简单地搞“一刀切”,而应将科学决策作为最大的追求。或许,这比“一刀切”要复杂很多、困难很多,但这是公园方和管理方应尽的职责与义务,也是公园展现公共属性的重要路径。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公园管理不能简单地搞“一刀切” 2023-08-01 2 2023年08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