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每有引人关注的社会事件、法律问题发生,律师往往能在第一时间给出提示、提供服务。我们为读者采集律师对这些身边事的法律解析,让您不用出家门就可享受“律师服务”。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上传自己的照片,AI小程序就可以制作“数字分身”,做出的写真照片妆容发型堪比照相馆几百上千元拍摄的效果。近日,一款AI换脸软件火了。同时,该软件用户条款中“授予开发公司以任何形式使用上传的内容”被质疑“霸王条款”,甚至可能泄露隐私。
体验
付费制作须“排队”
7月24日,记者进入某小程序尝试制作AI照片,点击“制作数字分身”后被要求上传一张正面照与20张多个角度、表情的照片,记者确认生成后应用跳转至公众号,付费9.9元小程序就开始制作照片了。所有操作完成后,小程序页面显示前面有2592人正在制作,预计需要4小时15分制作成功。此外,不少用户还表示在使用这款AI应用时被系统告知服务器被挤爆了。
上述小程序是一款依据AI能力再度“生成”同一人照片的AIGC类应用,很多用户表示这款软件出图效果“非常强大”。95后女生小佳是该软件的一名用户,她对记者说:“这款软件制作的照片和我平时出去拍的写真几乎没有区别,出图效果挺让我意外的,里面还有很多不同风格的模板可以使用。”
质疑
“授权”被指霸王条款
记者测试发现,这款小程序需要用户至少上传21张个人照片,包括1张“五官清晰的正面照片”和20张“多光线、多背景、多视角、多表情”的半身照,总共需要21张照片。对此,有用户表示,使用这款小程序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隐私安全,上传这么多照片,如何储存、使用,以及后期如何处理都待解决。
此前有用户发现,该小程序的用户协议中显示:“为了使我方能够提供、确保和改进本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使用AI生成内容作为再训练数据等),并且仅根据适用的《隐私政策》,除了本条款授予我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外,您特此授予我方在全世界(包括元宇宙等虚拟空间)范围内享有永久的、不可撤销的、可转让的、可转授权的、免费的和非独家的许可,使得我方可以任何形式、任何媒体或技术(无论现在已知或以后开发)使用您的内容。此处我方的‘使用’是指使用、托管、存储、修改、交流、发布或任何我方认为合适的使用方式。在您通过本服务向我方平台提交您的上传内容之前,您将确保您有必要的权利来授予我方许可。”
对此有网友表示,授权条款其实是霸王条款,虽然这类条款可以主张无效,但人脸信息数据泄露是不可逆的。
回应
制作完成自动删除
对于用户的质疑,7月20日该小程序官方表示已修改用户协议:“已经收到用户关于用户协议的反馈,原协议内容有误,我们第一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修改。并承诺,用户上传的照片只会用于数字分身制作,不会提取也不会用于识别和其他用途,且分身制作完成后自动删除。”
虽然协议已更改,但部分网友还是表示对此有所担忧。用户“zzz”表示这款小程序很好用,但是用完以后她还是不放心,于是申请注销账号了,怕哪天自己的隐私被泄露。此外,一些在内测期间以及协议修改之前使用过该应用的用户提出质疑:“现在改了协议,那在协议未修改前上传的照片安全吗?之前收集的图片信息是否已经被泄露出去了?”还有用户担忧在实际操作中无法保证图片“自动删除”。
律师
不应过度收集用户信息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传播虚假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权益、数据安全和偏见歧视等问题,如何统筹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安全引起各方关注。出台《办法》,既是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重要要求,也是防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风险的现实需要。
陕西泽诚律师事务所的赵腾飞律师称,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制定的《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中,此类应用若过度收集用户信息问题,涉嫌违反必要原则。从该小程序最初版本的用户协议来看,用户授权之后会给APP方极大权限使用自己的肖像等人身信息。由于用户同意了这种授权,当此类应用将用户照片用于营利或者其他商用,将会损害使用者权益。对于类似过度要求授权无关信息等行为,可以向相关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赵律师也表示,新协议相较原协议对用户信息及隐私有了一定的保护,但是需要运营商严格遵守,不能用作其他用途,同时要及时删除无关信息。如果运营商擅自使用,根据民法典人格权编的相关规定,构成侵犯他人肖像权。(温婧 张慧婧)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