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新网”报道,天气原因、场地协调不到位、设备出现故障、歌手身体状况不佳……在这些稀松平常的理由之外,日前,某主办方在演出前两天突然宣布“演出被迫取消”,给出的解释实在让人大跌眼镜:“因为银行单方面操作失误,导致资金未能到账,演出暂定延期。”
此话一出,乐迷们炸锅了。
演出取消
因为“银行操作失误”
7月18日,歌手艾怡良和孙盛希共同宣布将于8月10日、8月12日分别在广州和深圳举办联合演出。然而开演前两天,艺人方和主办方“胶囊娱乐”突然先后宣布演出取消。
艾怡良、孙盛希在微博发文称:由于主办方未能于本次大队出发前完整履行合约之相关权利义务,经协调后,本公司站在维护艺人及团队演出权益之立场,取消本次如期出席演出之计划。
而主办方则发文表示,演出取消的原因是“银行单方面操作失误”——虽然多次与银行沟通尝试各种方法补救,但被银行通知已经来不及在约定时间内顺利到账。
“年度奇葩鸽人理由”“这样的主办方赶紧被市场淘汰”“一看就是借口,真正的原因肯定不是这个”……三方的声明发出后,乐迷争议甚嚣尘上。
而“胶囊娱乐”的官方微博则通过开启“一键防护”模式,关闭了转发及评论区内容的展示。
据悉,此次演出举办的场地为广州太空间、深圳SoFun,两家LiveHouse分别可容纳约1200人、900人,票价分为早鸟票290元/人、正价票340元/人、VIP票380元/三档。根据主办方“胶囊娱乐”曾发布的“秒售罄,后续不再加票”的消息可推断,两场售罄演出的票房收入总计预估超过70万元。
律师建议
购买“演出取消险”
对于粉丝来说,刨去时间精力,账面上的票价也许还抵不过因演出取消造成的损失。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网友反映“买的高价黄牛票,不能全款退”“因为退票白白损失了几百块”。
值得注意的是,主办方“胶囊娱乐”在发布演出取消声明时提到,票款将原路退回,并且会在“重新演出开始时给大家一定的补偿”。但截至发稿时,主办方并未给出具体的补偿方案。
此次事件并非个例。近一个月,“胶囊娱乐”已接连取消或延期了四场演出。而据不完全统计,仅7、8月份,音乐演艺市场至少有15个演出活动在官宣后又宣布延期或取消。
那么问题来了,粉丝的损失,谁来买单?作为消费者,又该如何维权?
针对这一问题,北京清律律师事务所律师左璀璀向记者表示,根据《民法典》第136条第2款及第566条规定,若主办方确实存在违约事实,当事人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消费者可以首先联系主办方或票务网站,了解退票政策和退款程序,提供相关的证据、购票凭证等,要求主办方退还票款、对住宿及交通费用进行赔偿或提供其他合理的解决方案。在沟通无果的情况下,可以向消费者协会、市场监督管理局、文旅局等有关部门提出投诉、举报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不过,左璀璀直言,总体来看消费者的维权难度较大。“消费者购票前应该仔细阅读票务网站或主办方的退票政策和购票合同,了解自己的权益和责任;通过‘黄牛’等非官方途径购买的门票可能导致最终无法实现维权请求。”最后左璀璀提出建议,“国内保险公司有面向消费者的演出取消、延误险等险种,能够分担演出取消导致的经济损失,消费者可以选择性购买。” (刘越)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