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步行800米,在家门口开启“生活盒子”

徐汇用40个一站式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

本文字数:3597

徐汇区枫林街道“天龙生活盒子”记者 王湧 摄

市民周周唱活动 徐汇区供图

市民在枫林街道“天龙生活盒子”用餐 记者 王湧 摄

小朋友在“生活盒子”学习传统手工 徐汇区供图

□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在徐汇区54.93平方公里的全境地图上,40个建筑特色各异的“生活盒子”星罗棋布,30个点位标注着“已建成”,10个点位显示“正在建设或提升中”。这是一副用手绘形式呈现的徐汇区“生活盒子”便民地图,依照地图上的路名,对应的各点位“生活盒子”一目了然……

今年,上海全面拉开“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格局,在全市范围内推进落实“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基本单元全覆盖,将各类需求和项目落实到“一张蓝图”。

在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究竟如何让群众日常生活所需的养老、医疗、文体等服务触手可及?记者近日从采访中了解到,作为在上海率先打造邻里汇模式的中心城区,如今在徐汇区,以“邻里汇”为基础全新升级的一站式社区服务综合体“生活盒子”,正让美好在家门口集“盒”。预计到今年底,徐汇将建成40个“生活盒子”,满足居民“15分钟社区生活圈”内的日常所需。

家门口有了“托老所”

15分钟养老服务触手可及

一个平常的工作日下午,位于龙华街道的怡乐家园“生活盒子”内热闹非凡,一群穿着交谊舞服装的中老年人,在开放式的活动空间内踏着旋律翩翩起舞。家住附近的杨阿姨退休已经3年了,“我几乎每天都会来,退休在家里没什么事,这里的活动很丰富,有沪剧班,有舞蹈课,可以健健身,还能和老邻居们聊聊天。”

2022年起,徐汇区提出一站式社区服务综合体“生活盒子”民生新概念,对“邻里汇”进行全新升级,标配社区食堂、社区卫生站、社区文体、社区助浴点“四件套”。

怡乐家园“生活盒子”正是邻里汇早期标配“四件套”的一个雏形。“我们这里将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融入其中,是徐汇区较早一家集合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养护院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空间。”跟着怡乐家园养护院院长孙颖的指引,记者走进位于一楼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这里细分为全专结合诊室、社区康复和理疗区、智慧健康小屋三个区块,“有一支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业家庭医生团队每个工作日都会在这里坐诊,附近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诊疗配药、打针输液、推拿按摩、健康自检等一系列服务。”

助浴室内则另有乾坤,防滑地面、L型及一字型扶手、助浴椅、温湿度计等一应俱全。邢奶奶和女儿同住在附近小区,因为女儿白天要照顾小孙子,又不放心老人一个人在家,所以送邢奶奶来怡乐家园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感受助浴服务。“我现在年纪也大了,帮我妈洗个澡也有点吃不消,家里虽然能洗,但害怕她摔跤、感冒。这里有专业的护理员,设备齐全,服务周到。”这让邢奶奶的女儿把母亲放在这里很放心。

孙颖告诉记者,“生活盒子”还巧妙地将居家适老场景体验、智慧养老场景展示等多重功能融合在一起,将一套25平方米的适合老年居住的一室一厅户型环境完全还原,给居民展示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细节的居家养老面貌。

“出于对老年人实际情况的考虑,很多细节化的改造其实虽然小但却很实用。你看,这里是一个跌倒报警感应区,传感器感应到老人跌倒超过一定时间,会向后台发出报警。”在适老化改造体验中心的卫生间内,智慧手段赋能安全养老的模式得以呈现。

“这样一种出于居家养老安全的改造,对于独居老人而言很受用。”孙颖告诉记者,附近小区的一位独居老人李老伯就是看了适老化改造样板间后将自己家里做了局部改造,生活上的便捷性大大提升了。

记者获悉,怡乐家园“生活盒子”开业至今受到周边社区老人广泛欢迎,“今年下半年我们还将启动3.0版的升级改造,增加家庭照护服务中心、家庭照护支持中心、24小时便民服务站,进一步深化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孙颖表示。

“生活圈”好不好? 居民满意度说了算

生活盒子,是徐汇区落实民生服务与片区治理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标志。依托现有党群服务站点、邻里汇,将老百姓最需要的社区食堂、卫生站、为老服务、课后看护等功能整合,打造一站式的便民服务。

徐汇区社区规划师曹晖带领团队参与了湖南、天平、徐家汇、凌云等街道和华泾镇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规划编制,第一步就是充分了解居民需求。

在调研徐家汇街道土山湾片区的“生活盒子”功能配置时,曹晖发现,居民普遍反映,虽然社区紧邻徐家汇商圈,但缺乏医疗服务、价廉物美的社区食堂和基础维修服务。身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湖南路街道,由于辖区东西跨度较大,不少居民反映社区服务的分布还不够均衡,街道西部可以增添更多为老服务设施。而华泾镇地处外环两侧,滨江和产业园尚在建设中,所以华泾镇居民对便民设施更为关切,设施服务品质也希望有所提高。

“这些林林总总的生活需求,是我们做‘生活圈’规划设计的重要考量。”曹晖介绍,目前这些街道已经完成部分生活圈项目,其中不乏特色亮点,“比如湖南街道音乐学院围墙打开和环境打造让原来封闭的校区融进了街区,打造了有文化历史底蕴的城市公共空间;天平街道吴兴路87号口袋公园的建设,也为寸土寸金的衡复风貌区提供了一块绿意盎然的街头绿地。第一批‘生活盒子’已经进入运营,550弄堂邻里汇、长桥党群服务中心、土山湾生活盒子等等都得到了周边老百姓的强烈关注和积极评价。”

斜土路街道的肇清片区内老龄化程度较高,居民对就医、生活便利等方面的需求比较迫切。为此,自肇清“生活盒子”建设之初,斜土路街道就广泛开展意见征询、实地走访和专题调研,邀请居民、商户、驻区单位等不同主体参与设计讨论,表达意愿诉求,围绕生活盒子的功能设施、空间布局等畅所欲言。

而今,在肇清“生活盒子”内,能看到诸多以需求为导向增设的诸多功能,比如社区餐厅为老人开出了家门口的助餐点,“童乐时光”儿童专区提供课后公益服务。

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生活盒子”是否完善的首要标准。在枫林街道,刚刚于8月下旬开业的天龙党群服务中心·邻里汇同样聚焦民生所需,在优服务、惠民生、强治理方面积极探索。

“我们这里不仅提供助餐、文体、美发、居家养老展示样板间等基础项目,还增设助浴、照护、养生理疗、便民洗衣、辅具租赁、长者专属健身区、社区摄影室等有助于提升老人生活品质的特色服务模块。”“天龙盒子”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天龙生活盒子还充分考虑到天龙板块青年居民和“白领一族”的实际需求,结合潮流消费方式与海派文化,在中心开设咖啡厅以及社区体育服务点,并在中心四楼拓展了社区会客厅、公共法律服务客厅。

建成40个生活盒子

“一老一小”覆盖全人群

就在此前徐汇区举行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公众开放月活动中,徐汇区正式发布“生活盒子”便民地图,推出“13+1”条“15分钟社区生活圈”精品线路,并启动了“美育汇生活”社会大美育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徐汇区将建成40个“生活盒子”,保障居民足不出“圈”基本满足日常所需。

徐汇区民政局局长周莹介绍,作为徐汇区社区民生服务的品牌——邻里汇,在这一轮的城市更新中,仍作为15分钟生活圈建设的主要载体持续打造。

“今年我们将通过扩容或新建,在全区建成40个面积均在1500平方米以上的邻里汇,让群众在步行800米的半径范围内,就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养老、医疗、文体等服务需求。截至目前投入运营的已有31个。”

周莹介绍,徐汇区在重点关注“一老一小”的同时,兼顾各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建设全龄共享、充满生活气息和温馨氛围的邻里汇。比如,天平550是年轻人婚纱拍摄的网红点,长桥街道邻里汇的陆上划船器吸引了一批健身达人。

针对功能服务这一块,徐汇区构建4+X服务模式,在标配社区食堂、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社区文体和社区助浴四项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面向居民开展“菜单式”服务,根据居民实际需求,不断优化服务内容,打造功能复合、实用灵活的综合服务体。

“徐汇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区,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数为34.4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数的36.45%。当前,居家养老仍是多数老年人的首选,所以,邻里汇作为社区服务供给的主要载体,还要发挥好‘枢纽作用’辐射居家养老。”

周莹介绍,为此,在每个邻里汇里,徐汇区还将综合打造“四个中心”。“适老化改造体验中心聚焦老年人居住环境改善需求,让老人在体验中心看得见、摸得着、放心改;7×24小时应急响应中心,聚焦居家养老安全需求,为全区9600名孤老和高龄独居老人免费安装智能设备,监测并联动处置老人家中发生的火灾、燃气泄漏和意外跌倒等紧急情况。”

周莹表示,家庭照护床位服务中心将聚焦居家养老专业化需求,依托养老机构和社区卫生中心,将专业照护延伸至老人家中,今年计划建成300张家庭照护床位。另一个则是社区老年认知障碍支持中心,聚焦认知症老人关爱需求,开展老年认知障碍的健康教育、风险测评、早期干预、家庭支持和资源链接等服务。

未来,徐汇区将进一步探索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提升城区功能、创造品质生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将一张张“愿景图”细化为“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提高老百姓家门口的幸福感、满意度。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步行800米,在家门口开启“生活盒子” 2023-09-04 2 2023年09月0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