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基层调解

一年只能探视五次,妈妈坐不住了

法官促使双方尝试新探视方式,达成和解协议

本文字数:1920

资料图片

□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法治报通讯员  刘萍  李芸

本来离婚时已经就孩子的探视问题达成调解协议,结果几年后,妈妈却说:“一年只看到了孩子五次。”于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爸爸则表示自己并非有意为难,孩子上学后学业压力大,“妈妈带孩子不负责,总吃零食还让他玩游戏。”最终,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法官从有利于孩子成长角度,促使双方尝试新的探视方式并最终达成新的和解协议。

“一年只看到了孩子五次”

晓晴和小洋都是“80后”,两人2011年结婚后生育一子,取名星儿。短暂的婚姻在柴米油盐中只留下了激烈的争吵。小洋提出了离婚,并提出一岁多的孩子由自己抚养。双方在虹口法院的调解下,达成协议并约定:离婚后,晓晴可以对孩子行使探望权,方式为每月第二周、第四周的周六上午10点,至小洋住所接走孩子,于次日下午4点前送回。

几年过去了,虽然偶有摩擦,但探视基本顺利,星儿与晓晴的关系并未受父母离婚影响,母子感情依旧。可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小洋拒绝探视的次数逐渐增多,理由也有很多:疫情、读书、补课……晓晴很着急,但又不知如何是好。在朋友指点下,她于2023年2月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

“去年一年我只看到了孩子五次。我实在没有办法,只能来申请执行了。”晓晴说。

虎爸和猫妈的“道不同”

接到案子后,执行法官立即通过电话与晓晴联系,她表示,“一年24次48天的探视,要一次不落、一天不少”,如果小洋还是继续拒绝,就要“一直申请执行”。

按晓晴的说法,自孩子上学后,小洋总是以孩子需要上学、补课、做作业等为由,先是拒绝星儿过夜,慢慢地,每次两天的探视逐渐演变成了一天,而探视的频率也从每月固定两次变成了不定期。细数2022年,探视的次数变成屈指可数的五次,而且小洋总是拒绝沟通。“小洋对孩子的要求比较高,周末的确是给孩子补课了。但这不是不让我看孩子的理由啊。”晓晴表示。

小洋则认为自己并非有意为难。“我不给她探视,也是为了孩子好。孩子上学后,学习压力本来就大。现在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周末是要补课的,还要上兴趣班,时间上确实排不开。另外,她对孩子不负责任,总是给孩子吃些零食,还让他玩电子游戏,这不仅影响孩子的视力,还容易造成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分心,养成不好的习惯,你说我能给她探视吗?”

这对父母是典型的“虎爸”和“猫妈”,对孩子教育理念的不同是阻碍探视的最大原因。

一份特殊的“交接书”

法官认为,要根本改变,必须消弭双方矛盾,同时要确定新的探视和解协议。于是,法官召集双方,让他们明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任何一方都不应该缺位,双方应该从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试着理解对方,建议他们尝试新的探视方式。此时,小洋的态度有所软化,他同意让晓晴周末探视,但是考虑到星儿还要上兴趣班,所以希望能不过夜。晓晴同意了。

可是,放心不下的小洋,还是自制了一份《孩子交接确认书》,从生活到学习详细列明各种注意事项,细致到孩子睡觉醒来要喝温开水、午后牛奶与午餐晚餐间隔至少一小时等,还要求晓晴要督促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等。

晓晴觉得这是对她的不信任,并不愿意接受这份交接书。

法官告诉晓晴,现在双方对于探视最大阻碍就是小洋觉得晓晴对孩子的“溺爱”,虽然理解她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孩子更多的爱,但是对于学龄儿童,适度的教育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最终,为了孩子,晓晴表示愿意进行尝试。就这样尝试了几次之后,双方逐渐找到了平衡。小洋也在学着放手,而晓晴也明白“交接书”并非刻意地为难,只是对孩子的不放心。到了后来,小洋也同意了星儿在晓晴处过夜的要求。从小洋自己在次日早饭后接走星儿,转变成由晓晴次日早饭后送星儿去上课,双方的探视变得顺遂了起来,星儿对此也非常满意。

为了星儿更好地成长,也为了更好地保障晓晴的探视权,法官又引导双方综合寒暑假等多项因素签订新的和解协议。案件最终以和解长期履行终结结案。

(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

【法官说法】

虹口法院执行团队负责人石录赟法官表示,此类探视纠纷案件具有较高比例反复申请执行的特点。起因是双方积累的矛盾,焦点为要求探视或变更抚养费,或两者兼具。反复性带来三大弊端:当事人矛盾日渐加剧、司法资源被过度消耗、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本案探视问题的反复性在执行伊始就呈现出来,不找根源、不解矛盾,只求案结不求事了,显然不符合实现矛盾纠纷高效实质化解的办案理念及要求。在办案过程中应当坚持执源治理理念,做到主动融入,将矛盾化解关口前移,找准焦点从根源寻找化解良策,发挥司法智慧促纠纷实质高效化解,目的就是努力将这种反复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一切为了孩子”是执行法官与孩子父母的同向目标,共同守护好这一片天地,让孩子的成长更为健康和快乐。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基层调解 B02一年只能探视五次,妈妈坐不住了 2023-09-26 2 2023年09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