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大墙故事

人生处处都是戏,戏里处处是人生

本文字数:3838

青浦监狱原创音舞诗画《心梦》演出现场 谢钱钱 摄

□记者  徐荔

他们都曾有梦,因膨胀的欲望而形成的如意美梦,当这些美梦如肥皂泡般破灭,他们会变成什么模样?是否还有塑梦的能力?10月11日,取材于监狱改造真实生活的上海市青浦监狱原创音舞诗画《心梦》首演,再现了服刑人员在警官教育、社会帮教、亲情感召下重塑梦想、走向新生的过程。

从2019年开始创作的《心梦》采用音乐、舞蹈、朗诵、多媒体画面融合的全新艺术表现手法,展示服刑人员的忏悔、救赎、感恩,讲述他们在监狱的“一年四季”“夏秋冬春”。

从心出发,重新开始,攻心治本。青浦监狱爱生艺术团(原名新声艺术团)自2011年9月成立以来立足艺术矫正功能,原创了音乐、戏剧、舞蹈等各类艺术作品70多部,其中“心”之三部曲是最为突出的作品。三部曲中,音乐剧《心狱》立意是控制欲望,走出心灵监狱;多媒体音乐话剧《心路》立足职务犯罪这个特殊群体,探究改造源头;《心梦》则用心描绘服刑人员对过往人生的悔恨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突出了“心若在,梦就在”的人生主题。

约70分钟的演出令人共情、引人深思,只因人生处处都是戏,戏里处处是人生……

角色就像一面镜子

能看到从前的自己

“在《心梦》第一和第四篇章中,我饰演的角色小戎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想到从前的自己,因为贪心、虚荣而误入歧途。”主演之一的肖荣(化名)今年不过三十出头,已经服刑快六年了。

肖荣接受过舞蹈训练,毕业后在一家专业舞蹈机构工作。因为经常要训练、演出,肖荣觉得压力很大,于是经常到娱乐场所排遣压力,也就此结交了一些“朋友”,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2016年,在朋友的怂恿下,肖荣放弃了原本的工作,以合伙人的身份开设了一家品牌集合店,加入“品牌行业”。可之后,肖荣却没有好好经营,而是去高端场所结识“客户”,向被害人出售高价的假冒品牌包。

尝到一次甜头,赚得人生第一笔快钱,接下来就是一发不可收拾,最后触犯了法律的红线,肖荣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我从来没有和妈妈说过我出演的具体内容,怕她想到自己,会哭……”肖荣在《心梦》中的戏份不少,但最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戎”出狱的那场戏。

戏中,“小戎”刑满释放回家,看到的是坐在轮椅上满头白发的妈妈。“‘我’惊呆了,这不是‘我’想象中的妈妈,‘我’扑到妈妈怀里、跪下,撕心裂肺地哭着。然后拿出了‘我’在狱中十年给妈妈画的画像……‘我’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我’恳求上天让‘我’再陪她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让‘我’多尽尽孝心,多陪陪她。”肖荣说,每次演到这里,他都会很“痛苦”,一方面想到自己的妈妈,百感交集;一方面因为没学过专业表演,如何表达强烈的情感让他犯了难。青浦监狱戏剧矫正工作室负责人、《心梦》艺术指导王胜逻告诉肖荣,他必须要体会和理解角色的内心,通过表演外化出来,观众才能感受到角色的情绪。

经过启发,肖荣开始“走心”,真正将自己“代入”角色,他不由回忆起自己和妈妈的过往。

“我有花一朵,种在我心中,含苞待放意幽幽……”当《女人花》的音乐在《心梦》第四篇章响起时,都会将肖荣的记忆带回到多年前的那个春天。

肖荣的妈妈特别喜欢唱歌,当“全民K歌”App出现后,肖荣教妈妈在这款App上唱的第一首歌就是《女人花》。肖荣妈妈的普通话带有浓重的“上海腔调”,所以每天晚上他都会教她用标准的普通话念歌词,前后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对妈妈唱的歌词进行矫正,最后录制了妈妈唱《女人花》的音频,妈妈分享到朋友圈后得到了许多朋友的点赞。妈妈还自豪地告诉朋友们:“这是我儿子教我的。”

当时的肖荣还是一个自由自在的青年,是妈妈的好儿子,可他做了一个影响一生的错误决定,妈妈的骄傲从此成了心伤。

2018年,到青浦监狱服刑后,因为有舞蹈特长,肖荣经选拔进入了青浦监狱爱生艺术团,接受戏剧矫正。参与《心梦》创作、排练的五年里,肖荣磨掉了急躁、自我自大,磨出了“三思而后行”、团队精神。而持续深入揣摩角色内心的过程,也是肖荣不断自我反省、换位思考的过程。

十年生死两茫茫,肖荣也记不得是哪一次排练,他突然明白“小戎”无法陪伴在母亲身边的十年也是妈妈苦苦期盼他回家的十年。他因为犯罪付出代价,家人却也是跟着一起受苦。想着自己刑满释放后,也可能会面临“小戎”看到的景象,忍不住抽泣、大哭……肖荣的演绎终于达到演出要求,他的表现也实现了戏剧矫正的“小目标”。

“艺术改变自己,艺术感染他人,艺术回报社会。”青浦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李强介绍,这是青浦监狱爱生艺术团的宗旨。成团十余年来,艺术团始终以戏剧矫治中的“爱”为教育“内核”,帮助服刑人员重塑“真、善、美”的核心价值观,启迪领悟“爱”的真谛。

演技进步不大

改造进步很大

和肖荣一样,在演出中代入角色,换位思考,反思罪错的还有汪友(化名)。汪友曾在“心之三部曲”中的《心路》中出演角色,由此受到启发,转变明显。不过此次汪友并未出演《心梦》,而是成为“幕后人员”完成类似场务的工作。

“爱生艺术团目前有三十余名成员,能上台的毕竟有限。而且每个人擅长的部分不同,出演角色只是戏剧矫正的手段之一。”王胜逻介绍,无论是上台表演还是前期创作、幕后配合,只要参与其中,就能从不同角度接受戏剧矫治,最终达到挖掘潜力、改变自我的矫正目的。在王胜逻看来,汪友参加艺术团后虽然演技进步不明显,可服刑改造的进步很大。

汪友已经四十多岁了,言语不多,很谦逊的样子,很难想象他幼时习拳练武,还有个行侠江湖、除暴安良的梦。十六七岁时,汪友辍学来到上海,一头扎进了“江湖”。谁知想要除暴安良的他却成了施暴者,在参与一起“群殴”事件时闹出了人命案。

眼看闯下大祸,汪友顾不得跟家人打个招呼,直接就跑了。这一跑,竟跑了十二年。

十二年里汪友改名换姓,在西南边陲的一个城市里生活,还成了家,立了业,有了娃。可是背负着巨大谎言的汪友总是不踏实的,内心备受折磨,思乡念亲的想头也愈来愈烈。终于,汪友下决心自首,获刑十二年。

2016年,汪友被关押至青浦监狱服刑。入监不久,正遇上爱生艺术团招生。当时汪友还没适应监狱生活,也不知道自己的改造路该怎么走,听说爱生艺术团的戏剧矫正方式,他壮着胆子报名。正巧《心路》需要相关角色,毫无艺术基础的汪友就这样进了艺术团。

参演节目的过程让汪友触动很大,那些真实的故事让他不由自主地检视自我,思考犯罪给被害人和被害人家属带来的伤害。汪友也开始意识到无论是年轻时那个不学无术的自己,还是如今越来越难以跟上时代步伐的自己,都应该重新好好学习。

汪友在当年就报名了上海开放大学普晟分校的学习课程,后来以优秀的成绩取得了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证书。汪友还沉下心来学习英语,原本只懂皮毛的他,现在能自然地和他人用英语交流。

如今,汪友身上的冲动、强势越来越淡了,取而代之的是谦虚谨慎的态度,很难把他和判决书上那个人联系在一起。对此,汪友说:“我的冲动毁掉了我的青春,也给受害者的家庭以及自己的家庭带去无法挽回的痛苦,我很后悔。在艺术团的日常改造中,我懂得了光是痛苦没用,要化为行动。十七八岁的我一味要强、耍狠,现在我才明白,示弱并不表明软弱、懦弱,更不是无原则地自我贬低和妥协,而是一种处世的智慧。弱者示弱,是为迎头追起,蓄势更强;强者示弱,是为淡化光芒,礼让宽容……这些都是我在艺术团、在戏里学到的,我会牢牢记住。”

相关链接>>>

用艺术点亮心灵,用文化启迪人生

青浦监狱爱生艺术团成立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宗教的服刑人员在这片特殊的园地里接受监狱戏剧矫正。爱生艺术团目前设有专职民警三人,均受过较好的艺术训练。

经过十余年持之以恒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青浦监狱制定形成了《艺术团管理汇编》等管理文件,通过制度建设夯实服刑人员和艺术团基础管理,发挥艺术无国界的特点,矫正服刑人员恶习,促进素养提升,从而达到改变心性,重塑三观的目的。

惩罚和改造是监狱的本质职能。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青浦监狱形成了《监狱戏剧矫正研究报告》等科研成果,通过研究戏剧矫正机理的架构设置、戏剧矫正机理的逻辑演绎,明确了戏剧矫正是改造服刑人员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之一,打造了戏剧矫治的教育改造模式。

服刑人员进入艺术团不仅仅是基于个人兴趣,而是基于监狱一套科学评估体系,形成准入、准出的良性循环。艺术团通过在教育改造中的不断实践,利用矫治——评估一体化系统,对服刑人员入监表现、服刑期间艺术矫治教育情况、刑满释放后的跟踪评估进行量化,充分反映艺术矫治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作用。目前,监狱趋向于让更多的服刑人员参与到戏剧矫正“定期项目”中,从充当群众演员等基础的演出事宜做起,增加人员周转率,扩大戏剧矫正对全监服刑人员涉及面。

艺术团还积极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国际文化的交流互动。通过向外籍服刑人员展示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增加外籍服刑人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另一方面,通过不同国籍服刑人员之间的文化交流,展示各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色,增强文化互信,营造文化矫正的良好氛围。

十余年的实践表明,服刑人员参与戏剧矫治时间越长,在监狱中的违纪率越低,改造成效越显著,艺术团成员获得司法奖励的占比远高于非艺术团成员。

据介绍,青浦监狱将抱定矫正服刑人员恶习和改造人的宗旨,持续拓宽戏剧矫正路径,进一步强化原创作品创作、排练和演出,让服刑人员在艺术的海洋里获取内心深处最丰富的感悟,从而实现“用艺术点亮心灵,用文化启迪人生”。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大墙故事 B03人生处处都是戏,戏里处处是人生 2023-10-13 2 2023年10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