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星期六为“你”值班他们一干就是14年

本文字数:2664

群众在“春风六里”法官工作室咨询和接受调解

□记者  陈颖婷  通讯员  王英鸽

“法官,侬帮帮忙,我要起诉楼上住户,哪能办?”星期六上午八点半,当班法官米会娟在值班窗口刚刚就位,便碰上陶老伯焦急地前来咨询。

米会娟见状先给陶老伯倒了杯水,紧接着打开值班日志,一边仔细询问他事情缘由,一边在值班日志上做记录。

这个寻常的周六,是米会娟参加公益值班的第7年,也是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六里人民法庭开展“星期六我为你值班”公益法律接待项目的第14年。

为“你”值班,连接千家万户

陶老伯是听小区邻居介绍,得知周六有人民法院的公益咨询,于是一大早赶来。原来,从2021年开始,楼上邻居的房屋出现漏水,陶老伯多次上门沟通无果,两家的关系也越来越僵。

“楼上那家太不讲理了!我好声好气问怎么办,他却说‘你怀疑我家漏水,那我就敲掉重装。如果是,装修费我自己付,如果不是,装修费和相应损失都得你来赔!’”陶老伯一脸无奈,“我心里也没底,他家要真没漏水,这装修费我赔不起啊,但眼看家里墙面、家具发霉得厉害……”

“您的心情可以理解,眼下建议您不妨先请物业公司上门查看漏水原因,以免引发漏电等安全事故……”一番安抚后,米会娟耐心地向陶老伯讲解了相邻纠纷中的法律要点和诉讼流程。“审理、鉴定等程序耗时长、成本高,可以试试通过调解协商解决。”在米会娟的帮助下,陶老伯很快与当地人民调解组织取得联系。

两周后,陶老伯特意赶着米会娟值班来道谢:“调解啦!解决啦!而且一分钱没花!”

“能帮‘陶老伯们’解决实际问题、节约诉讼成本,很有成就感。”米会娟说。从法官助理到成为法官,她一直参加公益值班,“这也让我在化解群众矛盾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长期以来,浦东法院六里法庭辖区老年人口比例较高,六里法庭法官根据个案情况,将调解工作灵活贯穿案件审理全过程,既帮助当事人节约了诉讼成本,提高了诉讼效率,又有效促进当事人解开“心结”,维护邻里关系和谐稳定,从而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让人民群众从每个案件中感受公平和正义

“我们法庭每个人都坐过这把椅子。”说起公益值班,法官助理冯婧也深有感触,“平均每个上午要接待五六起,虽然多是民生‘小事’,但背后连接着千家万户,法律的权威也在这些看似很小的案件中得到体现。”

法官们在接待咨询中的耐心释法说理,也给了群众们维权的信心和底气。

因为楼上邻居在楼顶违法搭建,破坏了防水层,独居老人陈阿婆同样遭遇了房屋渗水的糟心事。在多次催促对方修复未果后,陈阿婆将对方告上法庭。为了节省聘请律师的高额费用,几乎对诉讼程序一无所知的陈阿婆单枪匹马就上了法庭。

“我作为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独居老人,小区邻居对于我起诉一事并不看好。有位邻居曾对我说,被告是一位成功商人,是多个企业的掌门人,生意做得很大,有钱有势,官司是打不赢的。”陈阿婆向法官咨询时,也道出了心中的担忧。

负责咨询的法官耐心细致地向陈阿婆解释法律规定,并表示法院会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公平公正地处理每一个案件。当陈阿婆将被告“强大”的背景告诉法官的时候,法官明确地表示:“我不听他的背景,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我们只对法律负责!”

最终,陈阿婆胜诉了。虽然被告邻居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二审法院,但二审法院经审理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邻居也慑于法律的威严,即刻自动履行了全部判决,这个事情历时三年多终于了结,陈阿婆也能睡个安稳觉了。这起案件也在小区的居民和居委会工作人员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更加坚定了大家对法治社会的信仰。

14年薪火相传,擦亮一块“招牌”

康莉敏法官是“星期六我为你值班”项目的最早发起人之一,也是志愿服务时间最长的人。

作为志愿者,她总是热情接待群众来访,准确解答法律问题,妥善化解突发情况,日复一日,寒来暑往。“每逢周六来为群众答疑解惑,已经成了我的一个习惯。”康莉敏说道。

如何将更多纠纷止于未讼?如何以专业赋能基层治理?在这个“习惯”的牵引下,康莉敏对这些问题有了更多思考。于是,在院庭领导的支持下,康莉敏和“全国模范调解员”冯红梅联手,为她的“红梅调解工作室”提供专业指导和调解支持,协力推动矛盾纠纷在源头化解、诉前化解。

据悉,“红梅调解工作室”自2009年成立以来,累计以调处方式解决纠纷900余件。康莉敏也因专业出色的调解指导,被评为“全国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先进个人”。

如何更好地传承这份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宝贵经验?六里人民法庭选择将目光聚焦青年干警。

2016年,人民法庭自主发起“薪火工程”青年干警培养计划,由8名年轻法官助理组成新一代志愿者团队,接棒开展公益法律咨询。同时,康莉敏等资深法官主动挑起青年干警“传、帮、带”的担子,通过“面对面”讲、“手把手”教、“一对一”带,逐渐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养成机制。就这样,“新生代们”积极投身基层社会治理,矛盾化解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14年来,六里人民法庭志愿者团队已累计接待群众咨询3500余人次,总服务时长超1550小时。“星期六我为你值班”这一响亮的司法品牌,也渐渐融入群众生活、走进群众心里。

“春风六里”描绘别样“枫”景

两代人薪火相传、十四年赓续不断的“秘诀”是什么?六里人民法庭给出的答案是八个字:因时而变,为民司法。

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司法需求,六里人民法庭志愿服务内容逐渐由单一法律咨询,拓展为纠纷调处、法律援助、法治宣传及人民调解指导等多方面,服务群体也从辖区居民辐射延伸至周边街镇,甚至是外区。

有了成功经验铺路,六里人民法庭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诉源治理走深走实方面也有了更多探索。2021年9月,“春风六里”居(村)法官工作室正式入驻东明路街道。成立以来,工作室切实瞄准司法服务的精度和准度,开展巡回审判,创新普法宣传方式,发布涉老、涉婚姻类民事审判白皮书和典型案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走出去”的同时,如何再“请进来”?今年8月,六里人民法庭再度策划启动“楼组老娘舅进法庭”活动,每两个月邀请一批辖区街镇的“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老娘舅”和人民调解员入驻法庭跟学,并由资深法官带教进行业务学习、庭审观摩和调解技能实操,通过释放人民法庭的专业优势,帮助提升基层矛盾纠纷防范化解的能力和水平。

“我们希望通过一个个司法服务品牌,将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六里人民法庭负责人邱连祥表示。未来,人民法庭还将充分激发司法服务品牌的集成效应,不断加大法律服务的供给力度,以实际行动更好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助力基层社会稳定和谐。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星期六为“你”值班他们一干就是14年 2023-10-16 2 2023年10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