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多届大学生“接力”,共赴助老“十年之约”

上海将促进供需精准对接,鼓励青年社会组织参与为老服务

本文字数:2851

志愿者们与老人一起做手工

前不久,“缘梦之家”的志愿者们前来花木敬老院进行中秋慰问

□记者  夏天

一所养老院与一家青年志愿服务社,携手走过10个春夏秋冬,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在浦东新区花木街道,一家由团组织指导成立的志愿服务社“缘梦之家”,为花木敬老院接续志愿服务了10年,共为住养老人们组织了120场高质量为老活动,撬动20多所高校、3000余名以青年为主的志愿者参与其中。昔日的莘莘学子,不断走出校园、成家立业,但又传承带动了更多学弟学妹,甚至长期自筹资金,加入为老服务这一极具意义的社会事业中。

在上海,像“缘梦之家”这类能为“银发族”带来青春活力的青年社会组织还有多少?城市还能为他们提供哪些保障支持,实现更多“十年之约”?据悉,目前在本市众多青年社会组织中,从事为老服务的占比有限。市民政局表示,将促进供需精准对接,鼓励青年社会组织开展助老志愿服务项目,并发挥青年社会组织优势,探索“智慧养老”“数字健康”等科技应用,创新养老服务形式。

就像“大小孩”陪“老小孩”共度愉快时光

“有位老人一直很喜欢京剧,但现在因为身体原因,很难去戏院看戏了,所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参与画脸谱活动,让他觉得非常有意义。”近日,“缘梦之家”服务社为花木敬老院组织了一场临摹创作京剧脸谱活动。来自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王冰沁同学表示,通过志愿敬老活动,让她切身感受到为老服务的意义:“其实老人们更需要的,是年轻人的理解和关心,我们要学会做老人们的朋友,就像一群‘大小孩’与‘老小孩’一起,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

活动中,大学生俸祥遇到一位眼疾比较严重的老人,已经无法独立完成脸谱绘画,只能由青年学子协助创作。“在活动中,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我很爱她。我们一定要趁着还有时间,多多陪伴家中长辈。”他说。

花木敬老院是一家建于1986年的公建民营养老机构,这些年来,经过不断翻新改造与提升服务,特别是“缘梦之家”服务社的加入,为院里注入了充满活力的血液,让这里时时洋溢出幸福的欢声笑语,也让敬老院在辖区内收获了良好的口碑。“10年前,‘缘梦之家’发起人还是一批大学生,在共青团浦东新区花木社区街道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正式成立了志愿者服务社,并结缘花木敬老院。”据敬老院运营承接方福苑养老相关负责人吴小旭介绍,每年“缘梦之家”都会在街道团工委的指导下,组织10余批志愿者来院,为这里的长者送来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富有爱心的年轻人或是带领院里的爷爷奶奶做手工,或是为他们表演节目、陪伴他们谈心……志愿者中,有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杉达学院等高校的学生,还有各具专长的青年教师志愿者。不少学生毕业后仍然坚持前来参与志愿服务。

从几个热心大学生,到六千余名青年志愿者

2012年冬天,一场在火车站做春运志愿者的学雷锋活动,让徐增、徐欧阳、曹二飞、黄晶等来自沪上多所高校的大学生成为好友。春运结束后,这群年轻人自发组建了一支高校志愿者社团,互通信息,相约参与更多志愿服务。

2013年7月1日,这支社团有了自己的名字——“缘梦之家”志愿者服务社。之后十年时间里,在团组织的指导下,服务社以雷锋精神为社团活动核心,在全市多个区有组织、有纪律地开展“结对孤老”“金晖为老”等为老服务。

即使在疫情较为严重的2022年上半年,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服务社骨干们也没有停下学雷锋的脚步,千方百计向本市部分街道的长者之家捐赠物资,为老人们提供营养保障。服务社也为此获得了上海青年为老志愿服务“金晖行动”十佳团队等荣誉。

10年来,参加服务社最初的青年如今都已步入成家立业的而立之年。徐增当上了汽车销售员,徐欧阳成为了社区医生……但他们敬老爱老的志愿服务热情却十年如一日。

服务社也从最初的几个人不断壮大,吸引越来越多的学子加入敬老爱老的志愿服务队伍,其中大多数都是“90后”“95后”,迄今累计6000余名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时长达20000小时。

“与其说是我们在服务老人,不如说是志愿服务在润养我们,使我们更能体味人生的真谛,增加人生的阅历,我的生命因此更有意义。”从事志愿者服务10多年的沈善德说,自己和花木敬老院的老人们已经有了很深厚的感情,就像家人一样,能够利用自己所长帮助院里,他很开心,也要把志愿服务坚持到底。

将促进供需精准对接  鼓励青年从事为老服务

在采访中记者获悉,“缘梦之家”服务社是在没有任何项目资金支持的情况下,自发筹集资金为花木敬老院服务10年。而根据已施行两年多的《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红十字会以及养老服务行业组织、老年人组织、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组织,根据职责或者章程,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做好养老服务工作”。那么,如何保障各行各业特别是青年社会组织依法协同做好养老服务工作,并更好调动各自优势?在今年初的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一份题为《关于充分发挥青年社会组织力量  助力养老服务》的提案,就为养老服务供需矛盾、青年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等问题提出了创新性解决方案。

提案指出:“青年社会组织作为参与为老服务的一支青年力量,目前团市委联系服务引领青年社会组织2634家,其中直接或者间接从事为老服务的不到5%。主要体现在:青年社会组织参与为老服务缺乏政策支持。由于受政策、市场等外部环境影响,青年社会组织参与为老服务渠道有限,缺乏相关政策扶持。青年社会组织参与为老服务缺乏资金支持。目前,青年社会组织承接为老类政府购买服务资金不断减少,导致青年社会组织的服务驱动力不足。青年社会组织参与为老服务工作的标准尚未形成。为老志愿服务内容及流程有待进一步规范,较多从业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提案建议,大力培育发展为老服务青年社会组织,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积极创办为老服务的青年社会组织。同时,支持为老服务青年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项目,对为老服务青年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开展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推动行业专业化发展。

对此,市民政局专门进行了研究讨论,团市委也提供了意见。市民政局在答复中指出,上海一直致力于为社会组织提供公开、透明的政府购买服务环境,已于2019年建立了全市统一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供需对接平台,以解决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信息不对称、相互难对接等问题。截至目前购买主体在平台上发布的项目中涉及老年人服务的有700多个,建议青年社会组织可以通过供需平台寻找合适的对接项目。同时,市民政局编制了推荐目录并连续多年发布,以“正面清单”的方式,帮助购买主体更好地掌握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信息,促进供需精准对接。

答复表示,充分发挥青年社会组织力量助力养老服务的建议十分有必要,可以先从几方面推进:一是鼓励青年社会组织开展助老志愿服务项目,组织社区邻里互助,充实为老服务工作机动力量;二是发挥青年社会组织优势,创新养老服务形式,在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外,探索“智慧养老”“数字健康”等科技应用,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多届大学生“接力”,共赴助老“十年之约” 2023-10-18 2 2023年10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