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蝶飞
本报讯 今年是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习近平主席在日前召开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如何更好运用多元解纷力量,为更多国家和地区主体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护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国家“十四五”规划支持下,香港如何与内地融合发展,更好发挥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作用?在日前举办的香港仲裁周期间,记者采访了多位法律界专业人士。
“近年,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项目纠纷当事人最常选择的争议解决平台之一。”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简称港仲)副秘书长、驻上海代表处负责人杨玲介绍,自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港仲共受理1248起至少一方当事人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仲裁案件,共有来自45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2587名当事人参与。其中,由港仲管理的一方来自中国内地,另一方来自其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仲裁纠纷共109起。数据显示,45起(41.3%)中国内地当事人提起仲裁申请;60起(55%)中国内地当事人作为被申请人;4起(3.7%)申请人和被申请人方都包含来自中国内地的当事人。这些案件涉及至少7个不同的准据法,74%以英文进行,18%以中文进行,8%以中英双语进行,仲裁地均为中国香港。
“‘一带一路’倡议非常重要,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支持共建‘一带一路’,香港能为此发挥更大作用。”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秘书长戴美玲表示。
“随着‘一带一路’共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走出去’,也因此不可避免会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香港和解中心会长罗伟雄告诉记者,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分属不同法系,在经贸交往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争议和纠纷,包括知识产权纠纷、跨境贸易纠纷、合同类纠纷等等,尤其在工程、能源类领域。以调解为代表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因其具有便捷、高效、经济等优势,逐渐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解决商事纠纷的重要方式。
据统计,2016年至2022年,香港国际调解中心处理的跨境调解个案数目为387件,涉及知识产权、国际贸易、股权争议、金融、投资、资产争议、工程等领域;个案争议金额介乎于港币220万至2亿元之间。
“香港有着完善的专业调解体系、良好的法律优势,在过去20多年中,拥有涉及两大法系案件的合作经验,对于解决跨境及跨国案件具有巨大优势。未来可以在保护中国企业更好走出去,帮助其解决法律纠纷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更好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罗伟雄表示。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