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通讯员 赵敏勇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越来越多的车主开始选购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车吃香,使用起来却也并非易事,首当其冲的就是充电难。一“桩”难求已然成为社区治理的瓶颈之一,居民对解决机制满怀期待。为解决好充电桩“安不上、找不到、用不好”这“桩”心事,松江区岳阳街道人大工委以高乐小区为试点社区之一,不断扩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内涵,通过多元参与、协商共治的社区治理,为解决“充电难”问题按下“提速键”。
老小区里的新问题
岳阳街道高乐小区地处松江老城核心区域,居民约有4000余人。近年来通过旧街坊整体改造、小区支路改扩建、公共绿地调整等方式,小区已最大限度开辟了近820个非产权车位,其中含指定车位100个,其余为共享车位。然而,小区实际有私家车1100辆,还是存在很大缺口,“停车难”始终是困扰居民们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小区内的新能源汽车数量从原先的个位数增加到近110辆,登记待购的还有40多辆,如何满足车辆充电“刚需”,又成为老旧社区车辆管理的新难点。
高乐小区现有的10个共享充电桩是在2017年小区旧街坊整体改造时由第三方公司安装,由于存在收费价格高、充电时间长、设施设备年久失修等因素,受到居民的诟病和吐槽。今年5月合同到期,由居委会牵头,物业、业委会、居民代表共同成立工作组,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招贤纳士”,重新选择了一家性价比高的新能源充电桩安装公司,并邀请村居法律顾问拟定《小区电动车充电桩合作协议》。但“质量”上的改进并没有弥补“数量”上的短板,充电桩短缺问题依然困扰着小区居民们。
共享协议,议出抱团取“电”
在解决这“桩”心事的过程中,高乐居委会积极开展试点——吴燕是居住在高乐小区的一名区人大代表,一直以来热心社区事务,在小区居民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在居委会的支持和鼓励下,她开放了手机上的充电APP,将其家中指定车位上的新能源车充电桩改为共享充电桩。考虑到充电桩共享使用的折旧、维修的成本等,经有意向的居民之间沟通后,在大家能接受的范围内适当提高了用电费用。
由于充电APP里的共享协议规定了其中的权利和义务,这让共享人吃下了“定心丸”,避免引起纠纷。如此,周边一些居民也通过“抱团”,缓解了部分充电的需求。此次抱团取“电”、“私桩共享”,成为高乐小区探索解决社区充电桩短缺问题的新“锚点”。
“大家的事商量着办”
目前,包括高乐小区在内的不少老小区正面临着用电需求扩容增压等问题。按照现有供电条件,高乐小区每幢居民楼只能开放2个电表用于安装私人用充电桩。新的问题是,这2个充电桩给谁用?僧多粥少,后续的管理、费用、安全等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问题都会出现。对此,高乐居委会与物业、业委会、公安、城管等多部门合作联动,共商小区电动车充电桩安装难题,从政策法规解读、居民诉求应对等多方面出谋划策,寻求问题化解之道。
同时,高乐居委会发挥村居法律顾问专业优势,把关制定了《关于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安装的征询表》,用法治思维打通“老旧”小区治理的“神经末梢”,用议事方式解决居民的“痛难点”问题,引导有意愿申请安装充电桩的居民,自发挨家挨户去楼道征询邻居意见。如此一来,通过一次次的上门沟通,曾经因邻里矛盾引起的隔阂被和谐替代。邻里关系回暖了,充电桩安装困局也终于破冰了。
经过不懈努力与摸索,截至目前,高乐小区通过民主与法治的方式已经安装了80多个私人充电桩,还有十多个充电桩在排队等待安装。至于原有的10个共享充电桩,也正在与相关企业洽谈中。高乐小区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问题正在逐步破解,居民的这“桩”心事正加速解决……
“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地生根
从“一件事”到“多件事”、从“各自为战”的独角戏到“统筹联动”的交响曲,以高乐小区为试点的岳阳街道老旧小区充电桩安装工作的探索实践,生动体现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民办实事的初心,成为岳阳街道人大工委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生动缩影。以此为代表,停车难问题、为老助餐……这些“急难愁盼”的问题,都得到了有效推进和解决。通过“自己的事自己商量着办”,切实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步构建起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也充分印证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