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非常阅读

心理学教授深度剖析“犯罪心理”

本文字数:1383

《犯罪心理》刘建清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目录

天生犯罪人:探查神经犯罪学的新证据

本能与犯罪:性爱本能的驱使

神秘的犯罪情结:爱恨交加的欲望

掠夺性犯罪人:进化中的冷血捕食者

低静息心率:潜在的犯罪风险指标

青春期犯罪人:青春期危机的狂妄冒险

ADHD:神经发育缺陷对青少年犯罪的驱动力

校园暴力:疯狂的报复

高中生弑母:愤怒积累的火山爆发

少年的情绪化反抗:极度追求自尊与个人英雄主义

亲妈虐待亲生女儿:情感创伤的病态宣泄

犯罪实验:集体的疯狂

天才的疯子:反社会人格者的狂欢

强奸:性欲的暴力表达

恋童癖犯罪者:性欲倒错的恶魔怪癖的犯罪人:成瘾的魔鬼

纵火犯罪人:内心欲望的纵情释放

测谎技术:千谎百计现原形

犯罪心理画像:追踪犯罪者的影子

投毒者的心理画像:隐蔽的攻击者

……

本书绝未止步于案例收集和分析,更想通过这些事例传递这样的信息:

对于这些“不同寻常的心理”,我们不但可以预防,而且可以早期介入,甚至可以挖掘它们的潜力,引导它们发挥正面的能量。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具体的案例为切入点,通过对一些特殊犯罪人的心理分析,把犯罪心理学中最有代表性的知识直观化地阐述出来,并提出怎么在生活中预防潜在的风险,对异于常人之处进行积极地引导。比如,早期发现和干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就能有效预防青少年的冲动性犯罪。通过对低静息心率者身体能量的正向发掘,能够将原本可能发生的犯罪风险转化为对竞技体育技能的刺激。

【作者简介】

刘建清,中国政法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访问学者。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学术部主任,中央电视台(CCTV-12)《法律讲堂》主讲人,国家精品在线课程(中国大学慕课·爱课程)“犯罪心理学”主讲人,Bilibili犯罪心理播主。出版著作《犯罪动机与人格》《犯罪心理探微》《犯罪心理分析》等。

【序言节选】

大家对犯罪心理学的印象,可能更多地来自电影、电视剧中的情节和人物,如电影《沉默的羔羊》中那个精神病态的心理医生,电视剧《犯罪心理》中神奇的心理专家。当然,大家还会联想到现实中的某起案件,尤其是这些案件中残忍的犯罪者。

那么,犯罪心理究竟是什么?

犯罪心理就是犯罪人内心存在的犯罪动机与犯罪人格,其中的犯罪人格是指驱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认知、情感及外显的行为倾向。犯罪心理学是犯罪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研究犯罪心理、犯罪行为与犯罪心理对策的应用学科。

在众多研究犯罪现象的学科中,犯罪心理学是其中之一。

自奥地利犯罪学家、预审专家汉斯·格罗斯1897年创立犯罪心理学学科以来的一百多年里,出现了许多犯罪心理学理论,如精神病理学、犯罪进化论、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格主义、神经犯罪学等,并已经广泛而富有成效地应用于打击犯罪的司法活动。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犯罪动机的形成,以及各种犯罪人的精神面貌、行为特征。

……

本书以典型案例为引导,对其中的犯罪人及其犯罪行为进行专业的心理解析,归纳对应的关键知识点,并指出这些行为特征带给普通人的警醒和启示:例如识别潜在犯罪人、预防犯罪、打击犯罪,远离犯罪风险,防范潜在犯罪动力向现实犯罪行为的转化。

只有真正了解犯罪人内在的心理特征,知晓他们想从犯罪行为中得到什么,才能更好地把握其犯罪行为的规律,才能更好地打击犯罪、改造罪犯和预防犯罪,也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非常阅读 B02心理学教授深度剖析“犯罪心理” 2023-10-25 2 2023年10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