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大墙故事

一路坎坷,他终于重回正轨……

本文字数:1500

讲述:马圆茗(徐家汇司法所安帮社工)

整理:记者  徐荔  通讯员  李启璐

“马老师,节日快乐。”今年6月的一天午后,手机上突然弹出的一条信息驱走了倦意,仔细一看,是安帮对象蒋某特意给我发来的节日祝福。

“90后”的蒋某是徐家汇司法所的安帮对象,年纪不大却已有两次前科。曾经,他痛失自由让父母垂泪;如今,他不仅有稳定的工作,还升级成“奶爸”。回忆蒋某一路的变化,我由衷替他高兴……

“仿佛又回到初入狱时”

蒋某从小在父母的疼爱下长大,一家人过得和睦幸福,可这份幸福却在2018年被他亲手毁了:蒋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这不是蒋某的初犯,早在2015年,蒋某就因诈骗被判社区矫正,但他并未吸取教训,再次因诈骗被捕。宣判那一刻,蒋某恐惧、无助。另一边,听到法院的判决,蒋某父母觉得仿佛天都塌了,蒋父一连几天把自己关在房里,一个劲自责没能教育好儿子。

蒋某终于熬到出狱,第一次面谈时,他和我说了很多现实困难。

为了帮蒋某还债,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早已消耗殆尽,如今一家人的花销就指望蒋某父母微薄的退休金。蒋某想快些找份工作,却处处碰壁。好不容易在朋友公司打零工,却被父母催着换一份稳定的工作。

而且蒋某和家人的关系堪忧。蒋某服刑的那几年,父母时常写信给他,但在蒋某看来,父母“三句不离‘改造’”,这对在大墙内度日如年的他而言太过刺眼。渐渐地,蒋某就不愿读信。出狱后,面对父母的“关心”,蒋某更是倍感压力。

“一开始服刑的时候,我很不适应,经常整夜整夜地睁着眼睛。后来,在监狱民警的教导和自我调整下才慢慢转变了心态。”蒋某说,“现在我又不适应外面的生活了,每天为生活担忧,感觉又回到了初入狱的状态。我又失眠了。”

我也很担心蒋某,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情绪低落的他极有可能再入歧途。

生活终朝好的方向发展

我和蒋某的接触一开始并不顺利,他对我颇多抵触,固执地认为我是“在出狱后继续监视他”。对此,我没有过多解释,只是一路陪着他办理新身份证、咨询了解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后来,蒋某顺利申领了新身份证,拿到了最低生活保障金,经济压力大大缓解,他特地来感谢我,为之前的误解道歉。

蒋某当时因腿受伤行动不便,我就建议他先安心把腿伤养好,利用这段时间上网了解就业形势,结合自身实际思考未来规划。“无论过去如何,回归就是新的开始。”我告诉蒋某。

经过多次尝试和沟通,我向蒋某推荐职业技能培训项目,鼓励他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技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可是另一边,蒋某父母却一直催促他换工作。也许是那么多年的隔阂,蒋某始终无法做到和父母心平气和沟通。于是我一边运用专业知识帮蒋某改变消极态度,鼓励他用正确的方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一边尝试与蒋某父母沟通。

通过走访邻里,我得知蒋某父母原先非常健谈,但蒋某出事后,两老就变得异常敏感。我理解他们。也许就是那份没有把蒋某教育好的内疚感,阻隔了他们的情感交流。后来,在我的坚持和多番沟通下,终于叩开了蒋某父母的“心门”,逐渐解开了这个心结。

蒋某的求职之路颇多坎坷,几番碰壁后蒋某几近绝望,反复跟我说“看来有前科是找不到工作了”。我向蒋某分享了“认知行为理论”,引导他转换思想发掘自身优势,帮助他有的放矢投简历、找工作。

在多次尝试后,蒋某终于用十足的诚意和优秀的沟通技能,打动了用人单位,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就业机会。

稳定就业后的蒋某后来还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升级做了“奶爸”,生活正在一步步往好的方向发展。成家后,蒋某明显变得有责任心了,生活工作也更加积极努力。我向他祝贺,他笑着回答:“现在自己当上了父亲,才理解之前父母的那份关心,我绝不能像以前那样犯浑了。”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大墙故事 B03一路坎坷,他终于重回正轨…… 2023-10-27 2 2023年10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