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蝶飞
本报讯 记者近日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获悉,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全市法院共执结226917件执行案件,同比上升41.33%;实际执行到位金额达1385.15亿余元。近年来,上海法院努力形成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格局,推动“切实解决执行难”。开发上线“刑事案款核发平台”以来,已完成发放案款90亿元,共计363159名受损群众得到受偿。
“上海高院坚持系统施策,聚力破解执行难突出问题。”上海高院副院长黄祥青介绍,以涉众型非法集资案件为例,近年来此类案件集中爆发,因被害人数众多、需追缴金额巨大、财产情况复杂、权属异议频发,给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上海法院加强与公安、检察机关的协调,构建涉案财产、被告人员、受害人员信息等“三张清单”移送机制,从前端加强案件关键信息整理搜集。强化责任落实,构建例会机制,明确院领导牵头,推进案件办理。针对有争议的财产,创新“听证+复议”双重保护机制,保障各方当事人权利救济。深化数字赋能,开发上线“刑事案款核发平台”应用,借力信息技术破解人员核对、案款发放等难题。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上海法院已利用“刑事案款核发平台”上线执行案件137件,确认600947名受害人信息,完成发放案款90亿元,共计363159名受损群众得到受偿,有力维护广大受损群众权益和社会经济大局稳定。
此外,执行联动机制也取得新进展。目前,上海法院已先后上线车辆协助查控、外卖平台信息查询、公积金查控、社保查询、沪市股票在线冻结等“点对点”执行系统,实现对被执行人主要财产形式和相关信息的有效覆盖,极大提升了执行效率。同时,与市公安局建立人员、车辆、限制出境、现场处置等方面的协作执行纪要;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限制随意变更法定代表人等机制;与48家单位开展失信联合惩戒,重点打击违反限高令乘机行为及背后的票务“黄牛”,失信成本不断提高。
“上海法院坚持能动执行、善意文明执行,不断提升执行的质量、效率和效果。”上海高院执行局局长钟明介绍,为更好地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传播“能动执行”的理念,上海高院组织开展2022-2023年度“能动执行典型案例”评选活动。最终综合考量案件类型、执行效果、典型意义等因素,选出了10个典型案例。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