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法治庭审

窨井盖下陷,致路人骑行摔伤

法院调解,管理公司赔偿

本文字数:1573

□记者  夏天  通讯员  陈蓓

因窨井盖下陷超过3厘米,路人骑电动车经过时摔伤致残。对此窨井盖管理公司是否需担责?近日,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法院成功调解后,还以司法延伸社会治理,向被告作出建议,应加强窨井盖的质量管理和定期检测,更好守护人民“脚下的安全”。

误差3厘米不符合规范,法院调解原告获赔

2022年8月的一个夜晚,王先生驾驶电动自行车行驶至某路口东约80米处,通过一窨井盖时,电动自行车发生颠簸,致乘坐在电动自行车后座的王太太从车上跌落受伤。医院诊断王太太为右肩锁关节脱位,经鉴定构成十级伤残。

王某夫妇了解到,事发路段的窨井盖由某能源公司建设管理。他们认为,能源公司未能尽到管理职责,未能及时排除窨井盖下陷的安全隐患,导致王太太在通行过程中颠簸摔倒受伤。王太太遂诉至人民法院,要求能源公司赔偿医疗费、残疾赔偿金、营养费、护理费、误工费、车损、衣物损、交通费、鉴定费、精神损失费、律师费等损失合计23万余元。

能源公司辩称,事发路段其管理的窨井盖仅有一个,位于事发路口东约30米处,与80米处相距过大,故王先生驾驶的电动自行车颠簸非能源公司管理的窨井盖原因所致,能源公司无需承担王太太的损失。

人民法院经多方调查得知:事发当晚,王先生驾驶电动自行车在事发路段的非机动车道行驶,王太太在后座侧坐。王先生驾驶至事发路口东约80米处时,车辆发生颠簸。颠簸后,王先生驾驶车辆继续前行,王太太从车上摔落在地。王太太于当晚就医,王先生于两日后向交警部门报案。因事发后王某夫妇未及时报警,致交警部门无法查清事故基本事实及成因。

王先生驾驶的电动自行车的前后轮制动装置及转向装置均功能有效,事发时行驶速度为21公里/小时。事发路段的窨井盖,中间下陷的最深处为0.03米。该窨井盖由被告能源公司建设、使用和养护。

基于上述情况,法官认为,原告颠簸摔落处与窨井盖虽相距约50米,但并没有证据证明事发路段存在其他障碍物;同时,考虑到监控视角误差、车辆自身长度、车辆行驶速度和惯性等综合因素,可以认定原告驾驶车辆经过涉案窨井盖时发生颠簸的高度盖然性成立。由此,导致本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为:一方面,井盖标高误差0.03米,不符合《城市道路井盖技术规范》相关规定,由此致过往车辆发生颠簸;另一方面,王某驾驶电动自行车违反规定载人且超速行驶,致乘坐人颠簸后摔落。

结合原告受伤事实、被告过错行为、过错行为与受伤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双方过错程度,法官对双方进行了释法说理,并主持双方进行调解。

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由被告能源公司赔偿原告王太太损失4万元。

司法延伸社会治理,聚焦人民“脚下的安全”

庭审后,奉贤法院决定继续以司法延伸社会治理,守护人民群众“脚下的安全”。法官向被告能源公司作出建议:加强窨井盖的质量管理。具体而言,建立健全窨井盖的生产、质检、安装、维护等全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窨井盖生产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行业标注和质量检测要求,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不合格产品;加强对窨井盖的安装和维护,确保窨井盖的安全稳定运行。

同时,建议加强窨井盖的安全检测。具体而言,加强窨井盖的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加强窨井盖的专项检测,定期对窨井盖进行质量检测和安全评估;加强窨井盖的应急处理,出现问题时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能源公司认真听取法官建议后,对其管理路段的窨井盖进行了“地毯式”排查,按照“发现一个,解决一个”的原则,对问题窨井盖全部进行了更换维修。公司表示,还将不断完善公司管理机制,加强安全监督;同时,运用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创新窖井盖安全管理模式,提高窖井盖安全性能,有效防范事故发生。

王某夫妇表示,将认真吸取经验教训,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不抱侥幸心理,确保安全出行。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庭审 A06窨井盖下陷,致路人骑行摔伤 2023-10-30 2 2023年10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