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中国,这块广袤的海洋领土,自古以来就孕育着丰富的贸易与交流。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以来,中国的海洋贸易日益繁荣,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大船东国。但如何从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转变,更需要法治软实力的加持。
而这一问题在今年的进博会上找到了解答。第五届上海国际仲裁高峰论坛暨2023上海仲裁周开幕式在国家会展中心举办。作为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配套活动,论坛以“新技术新赛道,新动能新优势”为主题,为中国海事仲裁的发展“破题”。
中国航运缘何“大而不强”
“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船东国,但对照中国外贸进出口货物而言,我们承运的比重不到40%。”中国船东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守国认为,我国要从航运大国转向航运强国,就要注重软实力的建设。在他看来,海事仲裁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据了解,海事仲裁是解决海事纠纷的主要途径。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海事仲裁委员会。随后,广州、天津、青岛等沿海城市也相继涌现出海事仲裁机构。这些机构为解决各类海事纠纷提供了专业的平台。
而中国海事仲裁目前还有哪些问题呢?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前主席赵宏指出,伦敦在过去数百年都拥有航运中心地位,但近年来它的硬实力已经削弱,航运中心的世界排名也降到70位。但它的软实力依然强劲,国际仲裁的80%~90%的案件在伦敦进行。赵宏介绍,伦敦海事仲裁协会每年会办理1600到1800个案件,成为通过仲裁解决全球纠纷的中心。
为什么航运相关纠纷都选择在境外的仲裁机构化解?赵宏认为,这与航运保险合同有关。因为保险协议里面都是标准条款,把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指定为仲裁协议的仲裁地和仲裁条款。这也影响到中国企业的选择。
中国仲裁为中国企业“出海”护航
赵宏指出,目前我国海事仲裁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够强劲,“过去4年,我国仲裁案件有8000多件,但境外人员直接选择我们作为争端解决机构的不多。我们是最大的造船国,但仲裁争议地没有选择中国,对于中国企业的权利保障不利。”赵宏以一个2000年至2014年的课题调查为例,课题组没有查到中国造船行业在伦敦仲裁中的胜诉记录,尤其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情况更为严峻。
为此,赵宏认为要从为中国企业“出海”护航的角度出发,就必须发展海事仲裁作为解决海事争端的必由之路。“如果软实力没有上来,我们就没有办法给航运企业提供服务,他们只能去选择那些不熟悉的法律环境法律语言,从而也无法确定他们受到的待遇是否公正。”对于中国海事仲裁的发展,赵宏保持了乐观,他认为其中有三大优势:首先就是法律的优势。赵宏认为中国的海商法非常先进,因为它原汁原味地采纳了许多国际公约,再加上《海洋环境保护法》《海事特别诉讼法》《海上交通安全法》等其他的海事法律,以及仲裁法的修改,都是向着利好海事仲裁方向的发展,尤其涉外仲裁中特别增加的临时仲裁机制也体现了海商法的优越性。
第二个优势就是我国司法对境外海事仲裁的认可度非常高。2016年到2020年我国法院受理的申请承认外国仲裁裁决的案件量达到100多件,其中司法承认执行104件,承认率执行率达到92%。“司法对境外仲裁裁决我们不抵制,说明我们的海运事业有着非常开放的心胸。”赵宏说。
第三个优势在于先进的仲裁规则。赵宏说,在2021版的仲裁规则里面,有电子送达,视频开庭、视频作证、电子签名等条款,最大程度地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又防止当事人权利滥用。
赵宏认为,对于中国来说,海事仲裁是解决国际海事争端的新赛道,需要法律人士去深耕和发展。“我们要延续海事诉讼的优势,同期发展仲裁,加强调仲裁多元争端一体化的协同解决方式。”赵宏还建议加强仲裁员队伍的建设,“我们可以把退休船长请到仲裁员队伍里面,让更多懂船的人参与仲裁,这样中国海事仲裁的公信力也会进一步增强。”
用新技术助力海事仲裁发展
“从当今世界来看,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这些新技术运用在新经济领域方面已经可以看到非常蓬勃的发展趋势。”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秘书长王唯骏表示,上海正在打造国际数字之都,仲裁也将在这个方面大有作为。
首先是仲裁规则的创新升级,王唯骏透露新版仲裁规则已经发布,新版仲裁规则是由一本主规则、两本特别规则和两本程序指引组成的仲裁规则体系。其中一部指引就是在线仲裁指引。
明年1月1日开始试用的这些规则的系列倡导了数字仲裁、智慧仲裁、绿色仲裁三位一体的发展。通过数智化的平台,将绿色仲裁这些国际仲裁的新理念来落到实践当中的实处。“比如新版规则当中提到了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全部或者部分仲裁程序优先使用我们的数智化平台,当然也可以用其他的互联网或者专用网络在线进行。”
同时,仲裁规则也规定了在使用数字智能技术的时候,要遵循的原则,技术中立、高效便捷、权利平等、安全可靠等原则。仲裁规则当中也鼓励了绿色仲裁,它的体现包括当事人可以以电子方式提交材料,以及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文件材料可以优先通过电子方式进行送达。
“在特别程序指引,在线仲裁指引当中,对于在线立案、电子送达、在线庭审、电子证据、电子仲裁文书进行了翔实的规定,应该说是畅通了仲裁全周期的这样一个在线仲裁服务。”王唯骏说。
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海事仲裁的发展,将我们建设成为航运强国。论坛上还举行了上海航运法律共同体成立仪式。
上海航运法律共同体首批由33家单位组成,包括上海市有关政府部门、司法机关、仲裁机构、法学院校、行业协会以及航运企业代表等,以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和提升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建设水平为目标,深化共同体各方务实合作,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与优势,形成交流互促、合作共赢的航运服务业发展格局,构建政府引导、行业指导、市场主导的航运法律生态圈,推动航运法律服务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着力提高航运法律服务能级和水平,更好服务保障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论坛上还举行了2023上海仲裁周开幕仪式。2023上海仲裁周期间,上海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总部与有关区司法局、法学院校、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将承办19场分论坛活动,围绕商事争议解决、数字仲裁、人才发展等话题进行交流探讨、建言献策,共同宣传推广仲裁法律制度,增进国际社会对上海仲裁的了解和认同,提升上海仲裁国际公信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