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非常阅读

法律人须关心行动者具体的文化世界

本文字数:1318

《要命的地方  家庭、生育与法律》

赵晓力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编辑推荐】

★  八篇文本细读,八个“要命的地方”

★  法学领域中坚学者赵晓力新作

★  这是中国法律与文学研究的一次重大拓展,也是对历史中国法律文化的一次认真且深情的梳理

目录

序(苏力)

一  秋菊的官司(电影《秋菊打官司》)

二  祥林嫂的问题(鲁迅《祝福》)

三  窦娥的冤屈(关汉卿《窦娥冤》)

四  舜“窃负而逃”解(附:海滨——故事新编)

五  魏连殳的自戕(鲁迅《孤独者》)

六  鲁滨逊的原罪(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七  莫尔索的成年礼(加缪《局外人》)

八  K的时间(卡夫卡《审判》)

附录丨女儿也是传后人

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尝试在一些根本性的人类生存处境中呈现法律问题,通过对《祝福》《窦娥冤》《鲁宾逊漂流记》《局外人》等经典叙事文本的精读与推究,带领读者整体地理解家庭、生育和与之相伴的法律问题的复杂、持久,深描并重现了人所处的具体文化世界和意义世界。

法律人必须关心行动者的具体的文化世界或意义世界,而不能只是关心当今中国的法律规则是不是符合某本教科书上的定理或原则,符合某段名人名言。作品中每位具体的行动者,除了利益关切外,与之相伴的还有非常真切但各不相同的文化伦理关切,许多与当代法律人习惯假定并趋于努力追求的高度物质化的现代理性世界非常不同。

【作者简介】

赵晓力

1971年生,陕西千阳人。1999年获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2004年至今任教于清华大学法学院。研究领域为法理学、西方法律思想史、宪政、法律与文学、网络法等。著有《代表制研究》(2019)及学术论文多篇;编有《宪法与公民》(2004)、《新编西方法律思想史》(2015);翻译有《为什么美国人恨政治》(小尤金·约瑟夫·迪昂著,2011)。

【前言节选】

在我看来,此前的中国学者的法律与文学研究,包括我自己的一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更多是从现代眼光来看传统中国的经典文学作品。最简单地,就是用来自现代西方的法律观来简单评判传统中国或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法律事件”;火药味往往很浓,更少,甚至没有学术智识的意味。传统中国被用作批判的靶子,根本不在乎那是不是中国,是谁心目中的中国。稍好一点,没有那么强烈的现代法治意识形态前见,但也更多借助历史距离和现代社会科技为当代人提供的后见之明,在一个稍微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同情地考察当代之前的中国农耕社区和村落中的纠纷解决,以及在科技和法律能力极为有限条件下的司法悲剧、难题和困境。

晓力的法律与文学研究,通过对文学文本和影片的“精读”,对历史的和农耕的中国的文化世界做了一种“深描”,在相当程度上重现了文学作品角色生活的文化世界和意义世界。这个工作在中国法学界,此前有人有过尝试,也努力了,包括我自己,但没有谁比晓力更深入、更真切、更用心,也因此更成功、更令人钦佩和感叹。

以《秋菊打官司》为例。晓力重构了陕西农民主要围绕着生育后代建构的那个文化世界及其意义——并且是冲突双方,秋菊和村长,均分享的那个世界。不但全然有别于以李公安等公家人的那个以解决民间纠纷为导向的世界,而且有别于我自己以及其他学人当年围绕现代法治在中国农村扎根所讨论的那个意义世界。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非常阅读 B02法律人须关心行动者具体的文化世界 2023-11-15 2 2023年11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