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情感档案

有此儿万事足矣

本文字数:2925

□口述:霞姐  整理:一帆

有句话说:“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所以,家长千万不要溺爱孩子。学会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真的很重要。

而农家子弟昕旭“先天不足”,他身为农村娃,父亲为了生活常年在城市里打工,无暇顾及家里,母亲身体又不好,他从小就非常懂事,帮家人做各种家务,成绩十分优秀,高考又考上了上海交大,一家人终于在上海团聚。

儿子从小就被当做我家的“壮劳力”

我是浙江余姚人,不过已经有三四年没回家乡过年了,这两年多跟着孩子他爸德章在上海打工,我的儿子昕旭也在上海上学,一家三口能够在一块儿生活,我很满足。想起以前,由于德章常年在外打工,没顾得上在老家帮忙,家乡就剩我、婆婆和年幼的昕旭在一起相依为命,幸好昕旭从小就懂事上进,从来没让我们操心过,在自己辛苦上学的同时又要照顾我和他奶奶,还要兼顾农活和家务,真是难为他了。

昕旭从5岁起就习惯了没有爸爸的生活。他爸爸德章是浙江本地的一家建筑公司工地上的安全员,基本上建筑施工队在哪个地方施工他就跟到哪儿。由于他所在的公司常年在苏浙沪一带盖楼施工,尤其是在上海。所以后来公司干脆让他常驻上海,而我最开始在老家务农,后来昕旭考到上海交大念书后,我就离开了老家,跟着德章也在上海打工。我俩吃住在工地上,平时我就利用自己的特长,在附近租个小门面做起了理发生意,顾客多为施工人员和附近小区的居民。由于我的理发费用很低廉,理发的水平也不错,生意一直都很好。我们一家虽然不富裕,但和和美美。昕旭每到周末就过来和我俩相聚,一家人平淡幸福。

我自从生完昕旭后就体弱多病,心脏总觉得不舒服,因此生完他后就不生了,昕旭成了独生子女,这在我们那儿的农村来说是不多见的。我公公去世得早,婆婆也身体不好,家里加自己一共两个病号,顶梁柱德章又常年不在家照顾,没好好照顾好昕旭。所幸昕旭非常懂事,每当看到我在田里干活心脏病犯病时经常皱着眉头按住心口,他就用稚嫩的声音关切地问我怎么了?难受不难受?或者直接扶着我去附近休息,还不时煞有其事地摸着我的额头,在我身边忙这忙那的。

我身体不好  儿子过早负重前行

昕旭6岁时,德章照例在外地打工,我在一次送他上学校的路上突然心脏乱颤得厉害,紧接着就晕倒了,人事不省,后来听乡亲们说当时只有6岁的昕旭一边哭一边跑到距离四五里外的我们村里,挨个敲门求助,大家才知道我发生了意外,于是两名小伙子用拖拉机马上把我送到了镇上的医院,才挽回了我一条命。在镇医院检查结果是心脏二尖瓣狭窄早期症状,幸好是早期,情况不严重,但医院为保险起见,还是劝我尽快做心脏换瓣手术。但基于镇医院的条件所限,此前并没有做此类大手术的先例,医院只好建议我长期服心脏药保守治疗,让我以后尽量避免劳累,也避免情绪激动。

我在镇医院住院一个多星期的日子里,昕旭和婆婆每天都来给我送饭。记得第一次送饭时,我吃着饭盒里已经焦掉的西红柿炒鸡蛋一个劲皱眉头,暗暗埋怨婆婆怎么做菜这么大失水准?菜都焦掉了,可我不好意思明说,毕竟婆婆年纪大了,又有高血压、糖尿病,昕旭却突然问:“妈妈,你怎么不吃菜呀?我第一次炒的菜是不是很难吃呀?”

我当时既欣慰又心酸,别人家跟他同龄的小孩享受着快乐的童年时,我的儿子却在承受本不该他这个年龄段承受的痛苦和磨砺,都是我这个当妈妈的拖累了他呀!自那以后,他在放学到家认真做完功课后,总是力所能及地帮我俩做饭和做家务。没过多长时间,聪慧的他就锻炼出了不错的烧菜水平。

昕旭在学校里表现也很突出,成绩更是出类拔萃。我和德章只是小学毕业,德章又常年不在家,平时我也根本不能辅导昕旭什么功课,昕旭从小就养成了自己学习上面的事自己解决的好习惯,遇到不懂的问题他总要千方百计找老师弄明白,老师们也非常欣赏他这种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昕旭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昕旭学习一直很优秀,从初一起就担任班里的学习委员,一直到初三毕业。在中考时他如愿以偿地考到县里唯一的重点高中。升高二后,由于备战高考,他不能像以前那样一周回家一次帮我俩种庄稼了,他就争取两个礼拜回家一次。可是在他高二下学期,我有一次骑自行车去田里的路上翻车了,我重重摔在地上,造成右胳膊脱臼、骨折,被紧急送往县医院。祸不单行,婆婆身体也急转直下,一天傍晚突发脑血栓,人事不省,幸亏德章在家,赶忙送到县医院,才救了婆婆一命。于是儿子每天在家和医院之间来回奔波,照顾我俩。在楼下病房照顾完婆婆,又要跑二楼来照顾我。那段时间,我看他俩经常满眼血丝,觉得非常心疼,但没有办法。婆婆经过医院两天两夜的抢救但还是离世,我俩手忙脚乱地把婆婆的后事安排好,才算松了口气。

由于昕旭频繁地请假,功课落下来很多。等一切都重新步入正轨之后,昕旭的成绩又恢复了正常水平。很快迎来了高考,在我和德章忐忑又期盼的等待中,昕旭如愿以偿地考入了上海交大。

儿子上了交大

一家人在上海团聚

入学通知单一到,我和德章难得铺张了一把,先买来几百元的鞭炮在村头燃放,后又花了1万多元请来村民摆酒席大宴两天,简直比过年还热闹。乡亲们都说:昕旭是咱们村走出的高考状元!我当时的心情激动而满足。家里纵有金山银山,不如有一个争气懂事的儿子!

昕旭到了上海念书,后来德章的建筑公司常年在上海有项目,公司照顾他的实际情况,特批他常驻在上海,在昕旭念大一时我也跑到上海与他们爷俩相聚,这样我们一家人终于在上海团聚了。昕旭利用上大学空闲时间,在外面做兼职,到大二时靠奖学金和兼职的收入不但攒够了学费,而且已经能自给自足了。

正当家里各方面情况越来越好时,我的心脏手术治疗日程被他们爷俩提上了议事日程。在他俩的游说下,我终于下定了决心,2019年11月份去一家三甲医院做了心脏换瓣手术,置换机械瓣。手术非常成功,恢复得也不错。

现在昕旭快毕业了,他先后拒绝了几名女同学的表白,一门心思在课余时间打工,时间也常常不够用。我和他爸常劝他要注意身体,别搞得这么累,平时花钱别省,尤其不能克扣自己的伙食费。他却笑着告诉我们,自己要毕业后留在上海,找一份收入高、有前途的工作,为的是早日给我们买一所自己的房子。有此儿万事足呀!

手记>>>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大家还记得辽宁巨婴刘思琦吗?她是一个富裕家庭长大的女孩,娇蛮而又任性,16岁时吃饭要靠人喂,每天花销过万,甚至还有保镖随行。在大家都认为女孩要“富养”的情况下,刘思琦显然“富养”过了头。2007年,她家人迫于无奈帮她报了《变形计》这个节目,节目组要求刘思琦在农村呆一个月,在那段时间里她慢慢地发生了改变。如今16年过去了,她可以说是彻底摆脱了“巨婴”的称号,参加完《变形记》的那一年,刘思琦考上了ESMOD北京高级时装艺术学校的服装设计专业。她实现了梦想,也早已改变了以前那些恶习。

的确,如果教育不当,纵然家里有金山银山,也迟早被不肖子女败光。而与此相反的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本文的主人公霞姐有个好儿子,昕旭身为农村娃,父亲为了生活常年在城市里打工,无暇顾及家里。母亲体弱多病,他从小就非常懂事,帮家人做家务,又是十足的“学霸”,顺利地考入了上海交大,一家人在上海其乐融融。这样的好孩子,谁不想要呢?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情感档案 B04有此儿万事足矣 2023-11-15 2 2023年11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