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王葳然
通讯员 丁义波
本报讯 今年是上海自贸区建设十周年,作为文化艺术品进出境的重要平台和通道,上海自贸区带动文物艺术品出入境货值累计突破千亿级。据统计,上海自贸区年文化贸易额已由最初5亿元增长至350亿元;操作的文物艺术品单年总件数从不到百件发展至2022年的6320件(套)。第六届进博会“文物艺术品板块”参展机构数量、展示面积达到历届之最,交易量相比上届大幅度提升。
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文物艺术品市场交易规模达128.53亿元,文物艺术品进出口总额102.76亿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44%和61%。
十年来,上海海关主动顺应文化贸易产业需求,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为上海文化艺术品市场创造便利宽松的发展环境。2015年,上海海关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推出了美术品便利通关制度,并率先在外高桥保税区实施,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优势,创新提出“保税展示交易”制度,货物在保税状态下可以到区外指定场所展示,还可以办理多次延期,以“无形的手”推动文化艺术品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此外,试点“鉴证溯源”技术,对雕塑、油画等艺术品开展特征采集、鉴证认定测试,借助仓库现有修复和摄像工作室,通过显微成相、拉曼光谱等手段,全程记录艺术品作者签名、修复痕迹等信息,扩大艺术品进出保税库信息覆盖面和留存时间,降低高价值艺术品在保税结转等环节的风险。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