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天
在新疆喀什地区的援疆企业圈里,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爱折腾”的援疆企业负责人,每年在上海过完春节,就一路从上海驱车五千多公里独自一人自驾来到新疆喀什;到了新疆后也经常日行数百公里,一刻也没有清闲,在那里一住就是小半年。
“我就是抱着常住那里的心态过去的。要想做好援疆工作就应该扎根当地,融入当地社会,这样才能更准确地知道(当地)他们需要什么,而我能(为他们)提供什么。”近日,记者见到了这位故事中的主人公吴军,听他讲述传闻中“折腾自己”的背后故事。作为一家以产业数据为生产要素的产业互联网企业,吴军将企业发展的目光从东部沿海转向西部边陲,通过探索数字化、现代服务业扶贫方式积极融入到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边疆发展中,为地方经济建设贡献力量。这其中,在新疆喀什地区和云南墨江县相关产业园项目的建设,就是一个缩影。
解决千余名民族员工就业
吴军是上海新跃物流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跃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2003年,他一手创办了新跃公司,目前已为全国近6万家会员企业提供多达70余项服务与产品。
2014年,吴军跟随上海经信委代表团第一次来到了新疆喀什,在这个“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西部边陲城市,他强烈感受到了维吾尔族特有的文化和各民族同胞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更深层地体会到了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决心。在与当地政府、企业的沟通交往中,吴军深刻体会到当地民众对解决“就业”问题的强烈渴望,“我感觉到作为一名企业家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开始思考为援疆事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将企业业务从发达的上海拓展到遥远的新疆,营商环境、民族习惯、硬件设施、管理水平……每一件都是摆在企业发展面前实实在在的难题。“企业的发展本来就是一个不断解决困难的过程,这些都不是问题。我想一定要融入进去。”带着这样的想法,吴军和团队克服各种阻碍,在喀什开启了“现代服务业”援疆之路,在不断探索中打造了当时全国第一家设立在新疆的国语呼叫中心。
“没想到通过这样一个窗口,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到新疆,接触到新疆的人、事、物,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2016年,在吴军的带领下,新跃公司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高度出发,结合新疆的文化优势、用工优势,特别是小语种优势,把“智慧呼叫+”模式落地喀什,与上海市国资企业上海信息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了新疆智慧呼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后又合作组建了智慧呼叫中心产业园,将原本分布在上海及全国分公司的物流呼叫席位大部分迁移至喀什,当时不仅解决了当地千余名民族员工就业问题,还帮助了超过4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员工脱贫致富。
用党建文化引领行业价值观
有了援疆工作经验,2022年起,吴军又投身到东西部协作领域,在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建立了“金山·普洱新经济产业园”,打造具有墨江特色的创新数字产业园区。截至目前,该产业园已吸引297家市场主体入驻,涉及现代服务业、商贸业等领域,营业额已超2.67亿元。
对吴军来说,一路支持企业成长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法宝,那就是党建引领。作为落户在上海金山区的一家民营企业,新跃公司在2010年就成立了党支部,2017年8月升格为党总支,现有党员52名。多年来,新跃公司党组织紧紧围绕企业服务“一带一路”发展的战略目标,落实“思想引领,团结凝聚,服务发展”的工作方针,用党建文化引领行业价值观落地,把党的工作渗透到企业发展的各个层面。
与此同时,新跃公司还把党建工作延伸到新疆、墨江两地的分公司。在当地党委的指导下,2017年7月1日新疆分公司党支部成立,现有党员5名。新跃公司党总支还与新疆分公司党支部签订协议,结对共建。当前,墨江分公司的党支部也正在积极筹建成立,党建引领企业发展的触角不断延伸。
如今,新跃公司已走过了20年,作为一名有着27年党龄的老党员,吴军也对未来发展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更坚定的信念。未来,吴军还想带领新跃公司在援疆建设和东西部协作领域积极探索,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同胞和公司共同成长,一起享受国家发展的红利,在“一带一路”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