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治青春

未成年人涉电诈犯罪人数飙升68%

最高检:值得高度警惕

本文字数:839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实施一周年之际,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机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工作情况(2023年)》(以下简称《工作情况》),其中披露,涉电诈犯罪开始向未成年人群体渗透,在校及刚毕业学生逐渐成为电信诈骗犯罪集团拉拢吸收对象,未成年人涉罪人数同比上升68%。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10月,全国检察机关起诉电信网络诈骗、帮信、掩隐三类犯罪人员中,16至22岁人员占比20%左右,不乏在校及刚毕业学生。其中,未成年人占比1%,人数同比上升68%。有的未成年人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组织者,表明此类犯罪开始向未成年人群体渗透,值得高度警惕。如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4名未成年人组织召集22名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共同参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共诈骗1700余名被害人235万余元。

此外,最高检还披露,文化程度较高人员涉罪呈上升趋势。全国检察机关在前三季度起诉的电信网络诈骗、帮信、掩隐三类犯罪人员中,大学专科以上(包括本科、硕士、博士)人员分别为4400余人、5900余人、7600余人。其中,有人利用自身技术专长,为电信网络诈骗集团提供技术支持或是开发专门用于犯罪的软件工具;有人则法治意识薄弱,被“高薪招聘”信息广告所蒙蔽,从事出租、出售银行卡等关联犯罪行为。

“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权益网络司法保护。”最高检强调,检察机关始终坚持“零容忍”态度,对于胁迫、教唆、引诱、欺骗未成年人参与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的,依法予以严惩。2022年12月以来,共起诉相关犯罪近3000人。

同时,严格落实《刑事诉讼法》特别程序,对涉嫌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的未成年人依法适用附条件不起诉,同步开展精准帮教,帮助涉罪未成年人重新回归社会。深入开展“反诈进校园”活动,通过公开听证、法治宣讲等形式,加强以案释法,会同学校共同筑牢反诈校园防线。(整理自正义网、中国青年报)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青春 B07未成年人涉电诈犯罪人数飙升68% 2023-12-05 2 2023年12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