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法治生态最小单元要做最可靠支点

全市首家“居委法苑”探索法治化社区治理新场景

本文字数:2465

“居委法苑”通过对矛盾进行分层过滤,使解纷呈现阶梯式王葳然 制图

重阳节前夕,法官及法官助理来社区向老年居民普法

法官下沉进社区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和普法活动

□见习记者  王葳然

位于普陀区的中远两湾城社区是全市城区范围内规模最大的社区,建成时间已超20年,共有96个楼栋、11599户居民。今年6月,全市首家“居委法苑”在该社区正式揭牌,以居委为切入点,发挥司法能动性,是为居委赋能赋效、激活社区自治活力的一次全新探索。

在这样的超大型社区内,不仅有电梯老旧面临更换的问题,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情况也层出不穷。而“居委法苑”揭牌半年以来,社区的换梯工作正有序推进,近40件矛盾纠纷也得到了妥善化解。

换梯提速87部已投入使用

众所周知,很多老旧社区楼栋内的电梯已超出安全使用年限,亟需更换。据中远两湾城社区居民反映,该社区的不少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多次出现梯厢晃动、骤降等故障,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但电梯更换需业主共同决定并动用维修基金,不仅工作流程复杂,且需各方形成合力。

2021年,中远两湾城形成了“楼事楼议”的小型业委会议事机制,探索出一条适合超大型社区的楼组规模议事协商规范流程,即:在居委党支部的领导下,形成以楼栋为单位协商和投票的楼事楼议—小型业委会机制,并成功更换147号楼的电梯。社区也就此将成功的换梯经验向其他楼栋推广。在此基础上,今年6月,普陀区人民法院在中远两湾城第三居委会设立“居委法苑”,并派驻下沉法官参与社区换梯工作的全过程。

在换梯方案的形成阶段,所有业主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妥善使用维修基金。下沉法官走进社区,不仅要从法律角度评估换梯方案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风险,维修基金的使用和公示,还要就动用维修基金和筹集换梯资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法律风险予以提示。此外,他们还要督促物业方对资金筹集、使用的情况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公示,从而保障业主的知情权;在换梯施工合同的签订过程中,他们也会就合同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风险和诉讼风险,为居民提出合理建议。这一系列的举措为整个换梯流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法律保障,居民对换梯工作十分满意。

截至10月,整个中远两湾城社区206部电梯中,170部已逐步推进更换,其中83部已投入使用。换梯完成后,下沉法官还将继续在社区范围内进行普法宣传活动,普及涉电梯纠纷如何维权,并倡导业主文明使用电梯,有不少居民积极报名成为志愿者,要继续为社区换梯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化解纠纷40件矛盾被妥善解决

超大型社区内,邻里之间不和谐的“小插曲”在所难免。张先生在装修过程中,将自家入户门由内开改为向外开,不仅严重影响同一楼层的邻居王先生一家通行,还存在安全隐患。为此,王先生明确表示反对,居委会多次介入调解,但双方矛盾一直未能妥善化解。小区居委通过“居委法苑”平台,邀请普陀法院派法官介入。

考虑到该类纠纷具有典型性,下沉法官以《民法典》中关于相邻权的法律规定作为切入点,向当事双方释明法理、讲清情理,同时,还邀请街道“靠谱解纷中心”、社区律师、社区退休干部、热心居民参与调解,为和睦邻里关系、化解矛盾纠纷提供基层智慧。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徐先生一直为楼上住户在阳台外加装雨棚产生的噪音所困扰,但楼上的毕先生认为自家顶棚不属于违法搭建行为,不同意拆除,双方矛盾愈演愈烈,居委会邀请法官下沉社区指导调解。

调解过程中,法官向业主双方介绍了类似的判例,分析加装雨棚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并对诉讼产生的成本、风险进行提示。居委会工作人员再从邻里关系角度做工作,不到一小时,双方便签署了《调解承诺书》。

“居委法苑”在社区里不光只依靠法官的专业力量,还吸纳了一批热心群众进驻。凭借着对社区基本情况、楼栋居民和矛盾的了解,他们能迅速了解和回应居民需求,使矛盾纠纷化解的效率和效果更理想,进一步激发社区自治活力。不到半年时间,中远两湾城近40件矛盾纠纷得到妥善化解,往年高发的物业费诉讼实现了零增长,而已讼物业费纠纷也已得到100%解决。

守护银发族

下沉社区开普法讲堂

普陀区人口老龄化趋势较为明显,今年重阳节前夕,普陀法院立案庭法官走进“居委法苑”,为老年居民开展普法讲座,进一步了解老年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法律困惑,并针对老年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常见法律问题,编写了老年人权益保障宣传手册,以生动形象的案例帮助他们理解相关法律规定的含义,明晰维权方式,参与活动的老年居民赞不绝口。

法官向记者介绍:“因老年群体的特殊性而引发的监护权纠纷、继承纠纷、赡养纠纷等时有发生,有必要为老年人提供‘定制’的法律服务。”

针对银发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教育不仅有利于家庭单元的和谐稳定,更有利于从源头上减少纠纷形成。普陀法院立案庭还将继续以“居委法苑”为平台,进一步收集老年群体权益保护诉求,以老年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相关法律知识,丰富送“法”的形式,让银发群体在诉前充分感受司法温度,提升对司法的信任度。

分层过滤

阶梯式推动矛盾化解

“居委法苑”到底是如何推动矛盾化解的?

记者了解到,“居委法苑”通常在居委常设机构,实现与属地居委会合署办公,确保群众“能找得到人、能得到答复、能解决问题”。

“居委法苑”通过对矛盾进行分层过滤,使解纷呈现阶梯式。微小矛盾通过志愿者便可化解,小矛盾由社区工作者化解,真正突出的、需要专业裁决的纠纷再交由法官介入解决,不仅节约司法资源,也提升了司法效率。派出所、平安办、信访办、司法所及法院5家单位作为纠纷化解的护航力量,纠纷调处过程中,有利于提升矛盾调处率,增强微小矛盾、小矛盾相关主持主体的公信力,有较强的示范效应,有利于持久营造良好的楼宇自治环境。

“居委法苑”的设立,不仅适用于某一个社区,还为后续更多社区的治理场景提供参考。作为下沉法官中的一员,普陀法院立案庭副庭长罗钰卿法官表示:“目前已成功设立的两家“居委法苑”在纠纷化解、诉源治理、提升社区依法治理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形成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法治化社区治理场景。”未来,“居委法苑”的成果将向辖区十个街镇推广,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嵌入社区治理的各个环节,推动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让社区这个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成为法治生态最可靠的支点。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法治生态最小单元要做最可靠支点 2023-12-11 2 2023年12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