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侬看了口伐?剧中原汁原味向观众呈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后的上海,勾起了很多人当年的记忆,也引起了“90后”“00后”的好奇。
上海的“110”报警服务台,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已经走过了整整30多年。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110”中最“吃香”的热门词汇。
【热门关键词】
NONG HO(侬好)
【释义】你好
【用途】见面或电话里的第一声问候
【适用警种】全体民警
不论是拨打110电话,还是窗口接待,一句“侬好”是上海公安永远的守候,开启倾听、直面求助。
“你好,110!”成为每一位民警时刻准备的担当,也成为上海老百姓记忆深处最安心的问候。
【热门关键词】
MU SANG DO(亩上到)
【释义】马上到
【用途】时刻待命的回应
【适用警钟】全体民警
深夜里,一辆三轮摩托闪着警灯疾驰而过。这是很多老影视剧里的场景,也是许多老上海人的回忆。
有一种速度叫做“110的速度”。上海公安永远在路上,面对人民的呼唤,他们一定第一时间出现,不论白天黑夜,一句“亩上到”,是他们给与最及时的帮助和守护。
【热门关键词】
A ZA LI(阿诈里)
【释义】骗子
【用途】提醒遇到骗子了
【适用警种】全体民警,特别是反诈民警
“阿诈里”这个词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即使不懂上海话的朋友也能从字面上了解大概。当时有一小部分人靠行骗游走四方,上海人深恶痛绝,就有了这么个专属骗子的名号。
时代变了,如今的“阿诈里”更多活跃在网络上。上海公安严厉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他们反复宣传、及时预警,“惊扰”美梦,点醒梦中人。“阿诈里!”他们一语点破骗局,为群众紧紧攥牢“钱袋子”。
【热门关键词】
NA NEN LE(哪嫩了)
【释义】怎么了
【用途】对群众的关切
【适用警钟】全体民警,特别是社区民警
“马天民”不仅是上海,更是全国最知名的一位“民警”。这个诞生于上海的影视形象代表了全国万千基层民警,也成为了广大群众对于公安民警最高等级的褒扬。
一句不经意间的“哪嫩了”,体现出民警对家长里短的关切。上海公安始终和群众紧紧在一起。邻里纠纷?社区问题?不论大事小事,日常的嘘寒问暖让藏蓝色深入社区,深入群众的心。
【热门关键词】
DANG XIN DI(当心滴)
【释义】当心点
【用途】平安驾驶的叮嘱
【适用警钟】交通民警
上世纪90年代,驾驶一辆上海产的“桑塔纳”轿车,驰骋在上海的街头,是人们对于“成功人士”的定义,也是很多人心中的向往。从上世纪90年代全市汽车保有量不到50万辆到2023年超过500万辆,上海变得越来越繁华的同时,道路也变得越来越拥挤。
城市畅通的背后,离不开每一位交通民警的努力。“当心滴”恐怕是他们日常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这句叮嘱穿过白天和深夜,穿越严寒和酷暑,伴随每一位行人和驾驶员,用最简单而又真切
的话语,将安全意识传进耳廓,将关切情义传进心中。
【热门关键词】
FIAO DONG(覅动)
【释义】别动!
【用途】喝止所有违法犯罪分子
【适用警种】全体民警
“覅动”,从上海民警口中说出,可以音调不高,但是充满威严;也可以高声大喝,响彻街头。无论用哪种方式,此言一出,必定会让犯罪分子闻风丧胆,束手就擒。
上海公安始终用最严厉的态度全面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不遗余力确保社会面治安环境平稳有序。
【热门关键词】
DA XIN HU(大兴货)
【释义】假的
【用途】一眼识破市面上的各种假冒伪劣产品
【适用警种】经侦民警
一种说法,“大兴货”这个词起源于上海的大兴街,因为解放前那里有很多售卖仿金制品的工坊,这些商品被称为“大兴货”,并逐渐演变成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上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大兴货”的使用频率日渐增加。维护社会经济秩序,逐渐成为当时公安工作的重心。
每一位经侦民警都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一旦“大兴货!”这个词从他们口中说出,也就意味着一场收网行动即将打响。捍卫经济金融安全,全力打击资本市场犯罪,是每一位经侦民警坚决维护市场健康、有序、稳定的发展决心。
一曲《繁花》
写尽申城市井沧桑变化
一路繁花
藏蓝相伴书写别样警色
(来源:“警民直通车上海”微信公众号、上海长宁公安)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