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环湖西二路至海港大道上,一辆辆智能测试车辆穿梭而过,路侧的监控杆上也多了许多科技感满满的设备。这是临港新片区智能网联云控平台(以下简称“云控平台”)一期样板路段,也是临港新片区首条“智慧路”,目前已初步具备测试条件。
作为数字化交通建设的重要载体,云控平台最主要的场景功能之一就是“车路协同”。车路协同,即车与车、车与路、车与周遭环境进行“对话”,实现信息交互和数据共享。
样板路段上,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正在开展车路协同测试,验证“鬼探头”这一场景。所谓“鬼探头”,是指行人或者非机动车突然从视觉盲区中闯出,致使车辆避让不及。在车路协同技术的帮助下,位于路口的感知与通信设备像“千里眼”和“顺风耳”一样,探知前方情况,实现提前预警。
此外,车内屏幕还可以显示下个路口红绿灯信息,并进行绿波车速引导,让车辆一路畅通。道路危险状况提示、信号灯实时状态、限速标牌等信息在车内屏幕上也能实时显示。“这些信息都是路边的感知与通信设备和车端设备协同产生的。”临港投控集团旗下新片区数基建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路交叉口交通环境复杂,感知与通信设备能够通过云控平台将更大范围内的信息实时传递到车端,让自动驾驶车辆在通过交叉口或出现异常情况路段提前感知,顺畅通过。
后续,云控平台还将与公安交通一体化平台进行数据融合,通过连接道路卡口数据、拥堵指数数据、交通管控数据等,将其与路侧通信单元、重点路口、全息路口的感知数据进行融合,帮助交管部门更好地调度、管理,赋能智慧交通建设。
未来,“聪明”的车离不开“智慧”的路,通往智慧交通的路上,不但有单车智能路径,也需要道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了让道路变得“可视、可测、可控”,新片区数基建公司一直在探索。
通过5G、CV2X、高精度定位网络等技术搭建起一张传输有精度、连接有速度的“基础设施专网”,路边的感知与通信设备、车端设备收集到实时信息可以同步传输至云控平台。同时,云控平台将这些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从而实现路网环境感知、车路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并可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的基础上开展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实现人、车、路之间信息即时交互,使自动驾驶真正做到“看得见(定位、避障)”“听得着(决策、控制、执行)”“讲得出(路径规划、行车方式)”“有大脑(边缘计算)”。临港新片区智能网联云控平台一期由新片区数基建公司建设,项目覆盖环湖一路、两港大道快速路,以及临港大道、两港大道、S2、海港大道合围扇形区,构成了“一环、一路、一网”的核心区域,预计将于今年4月完成建设。
下一步,新片区数基建公司将持续发力,进一步助力临港新片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引领区建设,以智能网联汽车赋能智慧交通发展,以智慧交通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