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谢钱钱 陈姝楠
沿沪青平公路直行,拐过人流如织的百联奥特莱斯商场,再穿过拔地而起的商务园区,一座“大隐隐于市”的雅致村落出现在眼前,梦幻得仿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这座上海近郊“都市桃源”是如何落成的?在乡村治理等方面又有何特色?近日,记者跟随“善治护长安 共建温暖家”青浦采风行,来到了位于青浦区赵巷镇东部的和睦村。
上海近郊的“都市桃源”
小桥流水、白墙黛瓦,踏入和睦村,仿佛踏入了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从普通农村到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睦村如何实现蜕变?
和睦村南临G50高速,东临西虹桥商务区,西靠百联奥特莱斯、网易等现代商业商务区,坐拥优质区位优势。近年来,和睦村紧抓发展契机,盘活村里的农宅、河流、林地等资源,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农房整租招商,吸引了更多年轻血液注入,甚至有不少本乡村民返乡创业。“我是一名室内设计师,一直有着乡村情结,喜欢宁静惬意的乡村庭院生活。来到和睦村,便被原生态的自然风貌吸引,就亲手设计打造了一方小院。”和田睦舍创始人王守伟说道。
咖啡、餐饮等新业态应运而生,乡村旅游行业振兴发展,不仅增加了村民的财产性收入,还推动了村集体的发展。2018年至今,和睦村先后获得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集体、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
“德治”“法治”融合助乡村振兴
光鲜转变背后,和睦村也一度遭遇发展瓶颈。提升村民自治能力成为了一项紧迫的任务。可是,该从哪方面入手?
“这就不得不说起‘和睦村’名字的由来。”村委会工作人员跟记者讲述道,在清朝嘉庆年间,当地有陆、马两户人家,合造陆马桥便利往来,后因争买田地起纠纷,一怒拆桥。两家因打官司倾家荡产,这才懂得和气生财的道理,又重归于好,结为亲家,再造“和睦桥”,以期子孙后代和睦相处。
和睦村结合村情民情,打造了乡村特色新模式,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组织,以“德治教化”促进村庄和谐稳定发展。
在和睦村,随处可见大大小小多处议事堂——“巷心·客堂间”。一张桌子加几张椅子,村民们在此商议大事小情,提出亟需解决的民生问题,反馈民情民意。
不久前,就有村民到村委会反映一餐厅的油烟排放口对着他们家窗户,导致家中经常“油烟漫天”。村委会知晓后第一时间到现场查看,查实情况后将双方约到村委会进行协调,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一桩矛盾就此化解。
乡村振兴,法治同行。和睦村同样把法治力量融入乡村治理各环节。
和睦村“两委”班子成员共培养了8名“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村里也会不定期开展法治宣传讲座,依托法治宣传栏等文化阵地、法治宣传员入户宣传,引导广大村民群众守法用法。如果村民有法律咨询需求,家门口的“一村一法律顾问”及时上门,解答疑难复杂法律问题、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
精细化服务助推乡村治理
沿着和睦路向南走约200米,便是和睦村的“长者之家”。
“长者之家”门口,几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聊着,地上摆放着大白菜、香菜、萝卜。“这些都是自家种的蔬菜,很新鲜的。卖不掉的话就自己吃,不浪费。”其中一位老人向我们介绍。
长者之家一共设套房18间,床位30个,自2022年试运营开张以来,共接纳26位老人入住。“这里设施很齐全的,冰箱空调洗衣机都是村里提供的。我们就是‘拎包入住’。”谈及这个“新家”,72岁的村民周阿婆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赵巷镇和睦村党支部书记俞林辉透露,未来和睦村还将大力推进产业振兴升级版,流转盘活更多农户民宅,进一步增加村民及村级财力的增收渠道。村里还将通过成立物业公司,实现乡村商业模式可持续发展。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