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区域的和谐发展,离不开边界地区的平安稳定。金山区作为上海的西南门户,是沪浙省际交界的重要区域之一,共有4个镇23个村与浙江省嘉兴市下辖的平湖市、嘉善县接壤,边界地区居民约26万人。边界线长96公里,有23个陆路公安检查站,44处无名道口和72个交界河口相连。近年来,随着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进程加速,沪浙省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规模显著上升,同时跨区域违法行为及纠纷也不断增多,跨边界安全协同治理面临挑战。
2023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强调指出“长三角区域要着力提升安全发展能力”。为深入贯彻中央、市委要求,立足“两区一堡”战略定位,金山区持续探索并不断深化省际平安边界建设,相关工作经验荣获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优秀创新经验。如今,两地看不见的“行政壁垒”被“毗邻共治”消融,看得见的“断头路”成了两地人民便捷往来共享资源的坦途。这些都是如何实现的?近日,本报记者跟随金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唐卫星的脚步,来到廊下镇山塘村,站在那座连结沪浙的古石桥上,听书记讲述“平安边界”的基层生动实践故事。
□ 记者 夏天
记者:我们所处的“南北山塘”村,有着怎样的故事?平安边界在此地是如何呈现的?
唐卫星:早在6000多年前,山塘南北两岸曾同为海盐县辖地,自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山塘河南北两地分属华亭县、平湖县辖地。随着历史变迁,如今,山塘河南侧隶属于浙江省平湖市广陈镇山塘村,北侧隶属于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山塘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南北山塘还是“竞争关系”。因为彼时沪浙两地尚有不少断头路未被打通,两村之间那条窄窄的山塘河,就是双方紧盯着的重点区域:“互相都提防着,生怕对方往河道里倾倒垃圾。”
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沪浙两地协同意识不断提高。去年9月,一上海游客在山塘老街丢失贵重物品,所幸两地“平安商户联盟”积极提供线索,利用沪浙两地共享的视频监控探头锁定,将失物追回。去年6月,一水果店铺突发火灾,周边商户第一时间开展自救互救,将火灾损失降到最低。
为维护沪浙边界处的治安环境,廊下镇与广陈镇依托“廊陈美景”沪浙毗邻平安建设机制,常态化开展两地志愿者联防、矛盾联调、人员联控等,切实维护边界的持续安全稳定。积极推进两地“平安商户联盟”建设,制定《“明月山塘 法治小镇”商户联盟自治章程》、自主推行《明月山塘商户公约》,两地60余家商户代表集中签约。
记者:突破省际“行政壁垒”,协同两地共推社会治理,离不开一套好的顶层设计。金山区与浙江有关县市是如何做好这项首要工作的?
唐卫星:早在2009年,金山区主动与平湖市、嘉善县开展平安边界联建工作,至2012年逐渐形成了省际平安边界“十联”,也就是组织体系联合、工作制度联建、警力支援联手、社会治安联防、矛盾纠纷联调、技防设施联建、信息资源联享、特殊人群联管、道口检查联合、法治宣传联袂机制。
2016年,金山区首次提出“毗邻党建”概念,引领推动沪浙毗邻地区实现跨界治理、协同发展。在此基础上,2018年,金山区委政法委、嘉兴市委政法委签订《金山区—嘉兴市政法系统关于推进更高质量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的合作协议》,为加强沪浙两地指挥协同、共商互通、联勤联动等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
记者:平安建设是一项立体多维的工作。两地公、检、法等各条线政法资源都需要紧密联动配合。请您为我们整体介绍一下。
唐卫星:一直以来,边界地区人员流动频繁、治安复杂、管理薄弱,存在着“案件难破、治安难管、矛盾难处”的特点,各类治安乱象多发、高发,非法买卖烟花爆竹、假烟假酒等现象屡禁不止。
在“平安共赢”理念指引下,两地联手打造沪浙“五地七所”跨区域打防管控一体化平台,健全完善“派出所所长轮值”等7项制度,推动26大类实战数据及10余项建模逻辑互通共享。近三年来,“五地七所”报警类110同比下降22.3%,治安案件受案同比下降51.4%。在去年杭州亚运会、第六届进博会等重要时间节点期间,两地加强对边界出入道口的值班值守,设立“流动治安岗”治安巡逻模式,有效遏制跨界作案、流窜作案等现象。
此外,我们还在积极探索危化品运输监管、跨省际流域生态环境、司法执行等多领域合作,打造更宽领域、更富实效、更高水平的平安边界。(下转B1)
(上接A1)如,金嘉平三地法院共同建立全市首个跨省“小三角”协作执行机制,每年召开协作例会、每月通报案件相关信息,三方在应急联系、信息共享、委托执行、财产处置和执行联动等问题上长期合作,目前已委托执结案件千余件,执行到位金额3亿余元,合力破解“执行难”问题。
社会治理方面,金山检察院联合沪浙“两地八家”基层检察院于2020年6月共同会签《关于建立湾区检察公益诉讼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形成长三角跨区域检察公益诉讼,针对湾区内11个大型化工园区200余家石油化工企业聚集、近海养殖捕捞发达、沿海采砂采矿业集中等方面存在的治理难题,联合开展跨区域空气水源污染、非法处置固体废物、海岸海洋资源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四大专项行动,共同保护湾区生态环境资源。
记者:刚才您提到平安边界给“南北山塘”带来的喜人变化。那么由点及面,放大到这近百公里的沪浙交界和两地数以万计的群众,又从中得到了哪些实实在在的益处呢?
唐卫星:我们紧扣民生需求,开创跨省治理新格局。沪浙两地“地相邻、水相连、业相近、人相亲、情相融”,长期以来一直保持友好,但也存在着一定地区发展差异和行政壁垒难题。为此,我们着眼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大力推进省际“断头路”等重点难点工程建设,建成沪浙对接道路20条,开通公交化省际客运班线1条、毗邻公交线路6条,两地公交卡全面互联互通,打通了跨省公交运营瓶颈。紧密建立医疗合作关系,帮助嘉兴市提高化学伤害救治能力和急危重病治疗水平。在全国率先探索跨省医疗机构“点对点”实时联网结算,嘉兴平湖市民到金山医院月均就诊量达9000余人次。去年10月,区委政法委组织开展金山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十佳示范案例和优秀案例评比,涌现了《“毗邻共治”促共赢,协调联动解纷争》《深化毗邻地区协作联动,预防化解边界矛盾纠纷》等典型案例,鲜活呈现了“平安边界”的基层生动实践。去年10月30日,沪浙毗邻执法联勤工作站揭牌暨廊下、广陈两地行政执法队员专题培训举行,依托两地平安办、司法所、派出所、市场监管所、村居等单位,充分发动沪浙两地物业保安、楼组长、村组长、网格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开展日常平安巡防、联合执法等工作,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