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城事

“五治融合”护航G60科创走廊

夏天

本文字数:2549

  【概要】

  乘车行驶在沪昆高速公路,当气势恢宏的松江“G60科创云廊”建筑群出现在视野中,如同张开一排排饱满的风帆,引领这片604.64平方公里的“上海之根”扬帆起航,驶向转型发展的崭新未来。这里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重要平台策源地,同时“五大新城”之一的建设蓝图也正在此绘就。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满足松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高质量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营造平安、法治、和谐的社会环境?近日,本报记者与松江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晓军相会科创云廊之上,就市域社会治理、矛盾化解、法治助企等公众关心的话题深入交流。

  □  记者  夏天

  记者:松江区社会治理面临哪些难点挑战?

  陈晓军:我区社会治理主要面临五个方面的难点挑战:一是区域面积广,治理结构多元。松江区域面积604.64平方公里,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重要平台策源地,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既有“五大新城”之一松江新城,又有黄浦江水源保护区;既有辐射长三角的交通枢纽,又有紧邻市中心的人口集聚区;也有城中村、农村自建房、规模性租赁房等多种空间形态。二是人员流动快,治理难度较大。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人口导入量大、流动性强,大学大厂大居多,劳务市场规模大,输入性、流动性、偶发性的风险隐患持续存在。三是人群多样化,治理对象复杂。56个民族俱全、五教俱全,宗教场所多,宗教活动较为活跃,佘山天主教堂被誉为“远东第一大教堂”,是远东地区的主要朝圣地。四是诉求需求高,治理头绪众多。在建待建大型工程项目众多,容易引发“邻避矛盾”。实体经济规模大,规上工业企业总数全市第一,对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具有新的期盼。五是安全风险多,治理任务繁重。城市安全运行面临着“十多”的风险挑战,即高风险企业多、特种设备多、建筑工地多、燃气保有量多、防火重点单位多、学校多、农业机械多、地下空间多、住宅小区多、商贸市场多。

  记者:松江区是如何破解难题,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取得长足发展的?

  陈晓军: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以防范化解重大矛盾风险为突破,打造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符合松江实际的社会治理模式,主要是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顶层设计、系统集成、整体协同,不断强化人民至上、共建共治、精细精准的治理理念,牢牢把握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二是坚持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不断推动政治、德治、法治、自治、智治“五治”深度融合,将治理成效转化为群众看得见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三是坚持问题导向、风险管控、守牢底线,突出抓好电网诈、行业乱象、规模性租赁房、大学大厂大居、外来人口服务等重点环节,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四是坚持紧贴时代、激发活力、守正创新,深入开展“一街镇一品牌”“一部门一特色”创建活动,全面推进警务网格、城运网格、综治网格“多格合一”,探索建立平安房东、平安商圈、平安校园等“五大平安联盟”,建立健全以区非诉讼争议解决中心为枢纽的“大调解”工作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记者:松江区是如何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发展的?

  陈晓军:我们坚定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重要理念,加强法治供给,优化法治服务,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是构建协作联动的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政法工作服务保障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30条措施》,成立全国首个跨区域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中心,建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发布法治化营商环境报告,构建起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政法机关信息互通、业务互联、常态互动的工作机制。二是提供精准高效的法治服务。创立“松知汇”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品牌,发布涉企刑事案件审判白皮书、护航上海科技影都高质量发展审判白皮书,深入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积极开展“法治体检”活动,组织法官、检察官、律师等送法进园区、进企业、进工地,持续擦亮营商环境法治底色。松江区连续两年代表上海接受世界银行测评,以优异表现助力中国营商环境排名大幅提升。三是营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严格依法惩处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犯罪,加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行刑衔接,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新兴领域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

  记者:松江区在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上有哪些创新做法?

  (下转A8)(上接A1)

  陈晓军: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矛盾化解全链条、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努力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全区社会面持续保持和谐稳定。

  一是讲好法治故事。连续举办6届“谁执法、谁普法”宣传月活动、8届法治公益广告大赛、9届“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全力打造方塔法治园、法治文汇路等市级法治文化阵地,积极打造“板凳课堂”“松法进五大”等法宣微品牌,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二是建好法治平台。深入推进综治、人民调解、信访接待“三中心”融合发展,全面推广派出所、司法所、律所“三所联动”机制,成立全市首个非诉争议解决中心法院联络处、轻伤害案件一体化调解中心、市一中院巡回审判点,建立医患、道交、房地物业等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13个、人民调解组织近400个,全年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3万件,调解成功率97.9%,万人成讼率保持全市最低水平,全力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三是用好法治团队。在全市率先建立公职律师统筹使用制度,组建外聘法律顾问储备库、区委区政府法律顾问团“一库一团”,推进“一居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建立“一街镇一法官”工作机制,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范风险、化解矛盾。四是守好法治底线。创新见人、见事、到现场“两见一到”信访工作法,推广“清晨访问团”等特色经验做法,不断深化“1+18+383”的三级信访“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全年信访总量连续两年同比下降,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松江的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硕果累累,连续四届蝉联平安中国建设最高奖“长安杯”,连续三年获评“全国信访‘三无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等荣誉称号。踏上新征程,松江区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唯实唯干、拼搏奋进,探索更多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松江实践”。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城事 A05“五治融合”护航G60科创走廊 夏天2024-02-26 2 2024年02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