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档案钩沉

日本未成年水泥封尸案:

校花最后的44天

本文字数:3079

资料照片

□  尚法斋

日本未成年水泥封尸杀人案是指发生在1988年11月至1989年1月,在日本东京都足立区绫濑的一起涉及绑票、禁锢、强奸、谋杀和尸体遗弃的严重罪案的通称。该案件震惊了整个日本社会,被认为是日本治安史上相关情节最严重案件之一。

校花与六名未成年

案件的被害者是一名17岁的高中女生古田顺子,她出生于1971年1月18日,当时就读于埼玉县立八潮南高中三年级。她与双亲、兄长和弟弟一起居住,父亲是罐头工厂的业务经理,母亲是家庭主妇。她在学校成绩优秀而受到同侪敬重。因为家境普通及为了帮父母减轻经济负担,所以没有打算要升上大学。

1988年10月,她在电器卖场与塑料模制工厂内做些销售与捆绑纸箱的兼职,下班后都骑脚踏车回家,当时她已经通过某家公司的面试,打算高中顺利毕业后就职。她很期待要和家人帮母亲庆生以及在圣诞节和母亲一起制作蛋糕。

该案的主要犯罪者是六名少年,分别是少年A、少年B、少年C、少年D、少年E和少年F。他们都是出生于1970年至1972年之间的不良少年,有的是高中退学生,有的是工业高中休学生,有的是送报员。少年A同时与一些年龄相近的年轻人自行组成名为“极青会”的团体,逐渐成为帮派的首领。他们经常聚集在少年C家二楼的房间内玩乐。他们的父母因为对自己孩子的行为感到畏惧与无奈,就算他们的孩子有脱轨的行为也不会去斥责与管理。

惨绝人寰的44天

1988年11月25日傍晚,少年A和少年C骑着车在市内游荡,意图寻找女性目标施行犯罪。途中,少年A与少年C看到刚从卖场打工结束后骑着脚踏车回家的被害者,少年A要少年C去接近少女,少年C骑摩托车靠近并踹倒她后就离开现场,少女跌落到路旁的沟渠的附近。少年A接近少女并扶她起来,说“刚才那个人是黑社会的人,你被他给盯上”“那个人会很快就回来,让我送你离开这里”“请让我来帮你”等等的话,假借关心表示自己会目送她回家。

在两人走到人烟稀少的仓库转角时,少年A顺势胁迫少女并带她进入一家酒店的房间侵犯她。少年A在达成目的后没让少女离开,他在晚上十点到他们常去的少年C住处,又打电话叫来少年B和少年D。之后大约在凌晨三点,少年A将少女带到附近的公园和他们会合。少年A向他们介绍说少女是他的女朋友,并让他们也侵犯她。之后,他们将少女带到少年C住家二楼的房间内,开始对她进行长达一个月的监禁和虐待。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少女遭到了少年A和其他五名共犯的持续凌辱和性侵。他们不仅强迫她与他们发生性关系,还用各种物品如铁棒、火柴、蜡烛、香烟等对她的身体进行折磨。他们还经常殴打她,导致她身上多处骨折和伤口。他们还剥夺了她的基本生活条件,不给她足够的食物和水,不让她洗澡和换衣服,不给她任何卫生用品。他们还嘲笑、辱骂、恐吓她,甚至强迫她打电话给自己的家人,谎称自己在朋友家住或是出去旅行,并要求家人不要找她。

由于长期受到严重的身心创伤,少女逐渐失去了意识和反抗能力,变得麻木和呆滞。她的身体也因为感染和营养不良而恶化,出现了高烧、脱水、腹泻、出血等症状。她曾多次向少年A等人求救,希望能送她去医院,但都被拒绝或忽视。她甚至曾试图逃跑,但被发现后受到更加残酷的惩罚。

1989年1月4日,少女因为无法忍受剧烈的疼痛而大声尖叫,引起了少年A等人的不满。他们为了让她安静下来,用绳子勒住她的脖子,并用胶带封住她的嘴巴和鼻子。结果,少女窒息而死。少年A等人发现她已经死亡后,并没有感到任何悔恨或恐惧,反而冷静地商量如何处理尸体和证据。他们决定将少女的尸体放入一个汽油桶内,并用水泥灌满。他们还将少女的脚踏车、书包、衣服等物品一起放入另一个汽油桶内,并用水泥灌满。然后,他们将两个汽油桶运送到若洲的一处海埔新生地丢弃。

在此期间,少女的家人一直在寻找她的下落,但没有任何线索。他们曾收到过少女打来的电话,但都是被少年A等人控制的内容,让他们误以为少女是自愿离家出走或是与朋友同居。他们也曾向警方报案,但警方没有重视或迅速调查。

直到1989年3月29日,警方才根据一名匿名举报者的线索,在若洲发现了两个装有水泥的汽油桶,并在其中发现了少女的尸体和物品。经过DNA鉴定和法医检验,警方确认了少女的身份和死因,并逮捕了涉嫌与案件有关的六名少年。

由于六名少年当时都未满20岁,按照日本法律,他们不能被公开姓名或面貌,也不能被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他们分别被送往东京家庭法院和东京地方法院进行审判。在审判过程中,他们都没有表现出任何悔罪或同情的情绪,反而对自己的罪行轻描淡写或推卸责任。他们的辩护律师也试图为他们寻找各种减刑的理由,如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心理状态等。最终,他们被判处了不同程度的有期徒刑,其中少年A被判处了最高的17年有期徒刑,而少年F被判处了最低的4年有期徒刑。由于他们都有服刑期间的减刑或假释的可能性,他们实际上都没有完全服完自己的刑期,而是在2000年代初就陆续出狱。

该案件的审判结果引起了日本社会的强烈不满和抗议,许多人认为对六名少年的惩罚太轻,不能体现出正义和公平。他们要求修改法律,提高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增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惩罚力度,取消对未成年人犯罪者的保护措施等。他们还要求揭露六名少年的真实身份和现状,以防止他们再次危害社会。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认为六名少年的犯罪行为是社会环境和教育制度的产物,应该从根本上改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报复和惩罚。他们还认为六名少年应该有机会重返社会和改造自己,而不是被永远地排斥和歧视。这些不同的观点在日本社会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和讨论。

案件引发的反思

水泥封尸杀人案是一起极端的暴力犯罪案件,它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首先,该案件暴露了日本当时的少年犯罪问题,引起了社会对少年犯罪的关注和警惕。该案件发生的年代正是日本经济泡沫的末期,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良少年,他们受到暴力团体、色情产业、媒体等的影响,沉溺于暴力、性、毒品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社会和法律失去了敬畏和尊重。他们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对他人的生命和尊严漠不关心。他们也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和快乐而不择手段。这些少年犯罪者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和恐慌,也给自己带来了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社会应该加强对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治理,提高少年犯罪的检举率和破案率,加大对少年犯罪的打击力度和惩戒力度,同时也要加强对少年犯罪者的教育和改造,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其次,该案引发了日本社会对法律制度的反思和改革,促进了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案件发生后,许多人对日本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者的保护措施感到不满和质疑,认为这些措施过于宽松和优待,不能有效震慑和惩治未成年人犯罪。他们认为应该降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取消未成年人犯罪者的匿名保护,增加未成年人犯罪者的刑期和刑种等。在这样的舆论压力下,日本政府开始了一系列的法律修正和制定工作。例如,在1997年通过了《未成年人法修正法》,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从16岁降低到14岁,并增加了对未成年人犯罪者进行保护性拘禁或送入少年院等措施。在2000年通过了《刑法修正法》,将未成年人最高刑期从15年延长到20年,并增加了对未成年人施行死刑或无期徒刑等可能性。在2007年通过了《未成年人事件处理基本法》,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事件处理时应遵循的原则和程序,并明确了公开未成年人犯罪者姓名等信息的条件和范围。这些法律改革旨在提高未成年人犯罪者的刑事责任意识,保护社会和受害者的利益,同时也尊重未成年人犯罪者的人权和教育机会。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档案钩沉 B03校花最后的44天 2024-02-27 2 2024年02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