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声音

“零彩礼”夫妻子女优先入学,逾越了公平

本文字数:900

□  何勇海

据媒体报道,近日,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出台“零彩礼”“低彩礼”家庭礼遇机制,通过给新人家庭提供子女入学、景区旅游、健康体检、优先聘用等正向激励,为爱“减负”。根据激励政策,“零彩礼”“低彩礼”夫妻的子女(含农村户口)持礼遇卡可在学前、义务教育阶段,在全县范围内按照第一顺序择校入学。“零彩礼”“低彩礼”标准为:男方给女方的聘礼、礼金为零或不超过3.9万元(不含返还礼金和嫁妆折价)。

近年来,“高价”彩礼成为农村家庭实现美好生活的拦路虎。全国许多地方纷纷制定具有指导意义的“彩礼标准”,出台“零彩礼”“低彩礼”家庭礼遇政策,常态化评选表彰“移风易俗好家庭”,大力宣传“零彩礼”新人,并为他们送去有含金量的政策礼包,比如在就业、创业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

而崇义县对“零彩礼”“低彩礼”的礼遇政策有个独特之处:这类夫妻的子女(含农村户口)持礼遇卡可在学前、义务教育阶段按照第一顺序择校入学。这一礼遇政策引发网民的极大争议,不少人发出疑问:“怎么证明彩礼给了多少?”“我就说一分彩礼没收,你怎么查呢?”类似疑问反映出,“零彩礼”“低彩礼”夫妻的子女优先入学,难以操作。有人质疑称,事关孩子择校这样的家庭大事,礼遇卡的发放恐怕难以保障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容易被人“钻空子”。

尤其是,这项政策会伤害教育公平。保障每个孩子平等的受教育权,是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必要之举。多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对义务教育实行就近入学,目的是为每一个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确保教育公平。而“零彩礼”“低彩礼”夫妻的子女,可在全县范围内按照第一顺序择校入学,势必会挤压其他孩子的合法权益。换言之,一部分孩子享受到入学优待,势必让其他孩子的入学变成一种不公平。

近年来,从国家到各地均在通过诸多方法举措不遗余力地治理高价彩礼问题,这显然是应该的。但无论怎么做,都应让风俗的归于风俗,法律的归于法律。彩礼高低属于风俗的范畴,而教育公平属于法律的范畴。推行治理高价彩礼等移风易俗行动,必须把握好尺度,不出现越界行为,否则,难以获得民众认同。这方面,值得汲取教训的负面例子并不少见。特别是在涉及公共资源的分配上、礼待移风易俗者,更应考虑周全。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声音 A03“零彩礼”夫妻子女优先入学,逾越了公平 2024-02-28 2 2024年02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