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先任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不少儿童在使用儿童化妆品,但一些儿童化妆品却在玩具店里销售,甚至出现在学校周边的小卖部中,其中一些声称给儿童使用的化妆品并无儿童化妆品标志,且未写明、提醒未成年人需在成人监护下使用。(3月2日《法治日报》)
儿童化妆品走俏,是受到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但目前市场上销售火爆的儿童化妆品,还存在各种安全问题。比如商家将成人化妆品当儿童化妆品销售,卖给儿童,在学校周边也很容易买到;比如一些广告宣称“健康”“无毒”“水溶配方”“天然成分”等的儿童化妆品,实际上并不符合相关规范。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商家不得向儿童销售非儿童化妆品。而根据《儿童化妆品申报与审评指南》,所有明示适用于儿童的化妆品,均应按照要求申报。但一些商家在对儿童彩妆产品送检时,会称是装扮玩具,而非化妆品,或者在送检、备案时只是显示为化妆品,并未加上“儿童”等字眼。这就规避了相关监管,让儿童彩妆产品按照玩具的质检标准来走,产品的安全性就得不到应有保障。
另外,根据《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申请注册或进行备案的儿童化妆品,必须标注“小金盾”。但据了解,一些商家在推销产品时,故意将“小金盾”标志与获得国家审批、质量认证等宣传用语挂钩,有意混淆“小金盾”标志的含义。同时,“小金盾”标志也并不就意味着该产品质量安全得到认证。家长购买时还要选择证照齐全的正规商家进行交易。
儿童化妆品不能成“收割”儿童的利器,要给儿童化妆品套好“制度绳索”。不能任由无良商家将成人化妆品卖给孩子,要防范无良商家“打擦边球”、欺骗消费者。对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要让监管跟上快速发展的儿童化妆品市场,比如要杜绝校园周边销售儿童化妆品乱象等。网络平台也要加强对商家、主播等的管理,要配合相关部门打击问题化妆品,履行好自身的管理责任。
不能让儿童化妆品市场无序发展、野蛮生长,而要促其规范发展;要防范成人化妆品销售给儿童,也要让未成年消费者能够与儿童化妆品“适度接触”,防范儿童“成人化”倾向等。这些都需要相关部门、网络平台、家长等各方能守土有责,洗去儿童化妆品的“成人妆容”,剥去成人化妆品的“儿童外衣”,让儿童化妆品的“供需市场”能回归正常。

首页


放大
上一版